知网续订费近千万,高校不续订行不行?

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由于知网的使用费连年上涨,近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公开表示对知网的涨价行为“不堪重负”,其中包括北京大学,高校不续订行不行?

第1个回答  2022-04-20
当前,中科院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停用知网的消息属实,“从20号开始停用,现在还可以用。因为科学院没有和中国知网达成统一采购的合作。现在是开通了万方和维普,可以用这两个替代一下。”

文章图片2
同时,据一些高校称,中国知网多次因频繁涨价遭到抵制,从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那么,中国知网为什么会这么贵呢?

文章图片3
作为一个学术资源的平台,为知识付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价格太高过了头那就要打一个问号了?平台是否存在以此作为牟利手段,或者说是通过垄断来涨价,获得高额利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变了味。

针对知网涨价和高昂年费的情况,希望能够查明具体的原因,避免以此牟利的行为,伤害到高校教育建设和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
第2个回答  2022-04-20
这是自愿续订的,你能找到替代品当然可以不续订,像万方,维普等期刊网也能查找论文,只是说知网目前的受众更多一些,要换别的网站只是习惯转变问题。
中国知网的版权模式,一般是通过与期刊、出版、图书馆、高校、学会等内容版权方达成合作协议,并非从作者处直接获得授权。据此路径,知网拥有了海量学术资源,公众下载期刊或论文均需付费。

前被“九旬老教授怒告”,后遭“中科院停用”,梳理起来,知网被讨伐的点无外乎两处,一处是强硬姿态下价格的肆意调高,一处是以超低的价格买断资源,又以超高的价格销售给学生、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在版权的灰色地带两头割韭菜。

在这场学术资源的生意链条中,中间商知网的要价资本源于一家独大。
虽然市面上也有万方、维普等其他数据库,但由于其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占性,使知网拥有市场支配地位,并且掌握了极强的定价权。
目前学术期刊按理有多个数据库,不会形成一家独大,个人认为其他数据库要考虑多和高校合作,打破知网占据大规模市场的局面,从而实现双赢。
第3个回答  2022-04-21
每年高校的毕业季,知网就会成为高校毕业生讨论的重点话题。到知网进行论文查重,保证低重复率,已成为毕业论文能否顺利通过的重要依据。所以,哪怕知网续订费近千万,高校不续订似乎也不行。
知网是我国的知识分享以及使用提供服务的平台,按道理来说,这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平台。学者把已经发表的论文放到知网,主要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参考以及使用,研究~生把毕业论文放到知网,主要是为了避免被抄袭。
从以上的各方面来看,知网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成为高校毕业生查重的工具。但是,这样也导致知网的“垄~断~性”逐渐产生,毕业论文每次查重的费用都超过100元,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根本难以承受。
让人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每位读者从知网下载论文或者是相关文献,也是需要付费。即使是学者自己发表的文章,重新在知网下载,也需要收取相应的费用。前段时间,一位89岁的老教授还为此把知网告到法院,在网络闹得沸沸扬扬。
我国很多高校或者研究所都需要购买知网的服务,每年都需要向知网支付高额的服务费,这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开支。很多高校都不堪重负,主动和知网解除合作。因此,很多学者以及大学生都对知网有看法。
第4个回答  2022-04-20
由于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知网的内容丰富程度远远超过万方、维普等其他平台,再加上成本较低,而论文下载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无法避免,种种因素叠加让知网坐拥丰厚的利润。根据知网母公司同方股份的历年财报,知网2017年的收入为9.7亿元,毛利率则高达61%,之前的毛利率最高曾达到过72%。
事实上,近年来,知网在收费方面已遭遇过多次争议,最近论文查重涨价一事就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度。自今年4月以来,邻近毕业季,有不少学生在公开平台上反映,知网查重涨价幅度较高,从100多元涨价至二三百元,且随后价格仍在上涨,增至600元甚至是800元左右。而为了避免论文出现问题,不少毕业生仅在查重方面就花费了近千元。较高的价格以及持续不断的涨价,引发了学生们的诟病。
而除了论文查重涨价争议外,知网还曾因设置最低充值额限制而被告上法庭。2018年5月,某学生在知网下载文献时,收到提示需付费7元,但该学生在进入充值页面后,发现多种充值方式均设置最低需充值50元的规定,而在充值50元并购买文献后,剩余余额却无法退还,对此,该学生将知网告上法庭。经法院审理,最终判定知网设置的最低充值额限制规定无效。
第5个回答  2022-04-20
我们生活中,那些救起了落水者的好心人或不顾危险从着火的车里把受困者救出的好心人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们救人前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不顾危险奋力救人,他们大部分都会说:其实当时脑袋里是一片空白的。

这是因为在面对危险困境的时候,我们人类的大脑最先被触发的是原始脑,它会立即启动“战/逃”模式,在大脑皮层理性脑还没接收到信息时,身体已经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行动了。所以不要总觉得都是大脑在控制着身体,面对危险时,你的灵魂是追不上你的身体的。

但是,我们面对的是女性在地铁被人猥亵这种比较复杂的情境时,比如我们不能确定这个猥亵者可能不只猥琐还也许还很凶残。这时,我们就需要让自己冷静一下让理性脑开始分析工作,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时候了再冷静一下,浪费了时间万一那个色狼不猥亵了那怎么为民除害?其实,我们的大脑是非常快的,这个冷静时间不过一两秒,电光火石之间就会同时给出多线程预判方案。当然,智慧来自人生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我们大部分没有那么多面对“张三”的人生经验,所以我们就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在脑海里模拟各种困难险境,练习思考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