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要用一辈子去领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孔子说,四十不惑。但实际上,四十仍惑者大有人在。人生中的很多事儿,并不是到了40岁都能明白。有些事儿,可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探索领悟,才能逐渐明了。

比如对金钱、名誉、地位等等,有不少人过了40岁仍然不能合理摆布,处理妥帖,有的被缠绕捆绑,狼狈不堪,有的弄得一地鸡毛,难以收拾,甚至身败名裂。个中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其中肯定有不少没有琢磨明白的问题。否则,应该能有更好的结局。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就告诉我:天下乌鸦一般黑。那时我深信不疑。但很多年以后,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长,我知道天下乌鸦并不都是黑的,也有白乌鸦。

那时候也有不少人告诉我们:好人有好报,坏人不得好死。但过了几十年,我们逐渐发现,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些时候,还真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同时,还有以前的有些坏人后来成了好人,以前的有些好人后来成了坏人。这样的情况让我迷茫了好长一段时间,至今并未完全掰扯清楚。虽然我做一个好人的信念还是坚定不移的。

还有,在我们很小的时候,长辈们经常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有收获,只要勤劳就能致富,我们也很少怀疑。但经历了几十年高歌猛进,潮起潮涌,社会高速发展,财富滚滚奔流,一夜暴富的神话并不全是神话。有的人腰缠万贯,富甲一方,有的人峨冠博带,光宗耀祖。你有时会突然觉得,条件比汗水更重要,选择比勤奋更重要。你哼哧哼哧地披星戴月苦干经年,也比不上人家今年定个小目标小赚一个亿。你省吃俭用二十年,可能都抵不上别人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买上一套房。这其中的道理有时也得花上大半辈子的时间才能够慢慢领悟到。

至于自小从老一辈人那接受的接人待物的方式规矩,也是在不断反思变化过程中。比如有客人到家里面来,一定要反复挽留他多住两天,才显得热情;与朋友们一起外出聚餐,一定要抢着买单,才显得豪爽大方。这种观念和方式持续了好多年。

后来有一天,突然听说外国人一起在外面聚会吃饭,费用实行AA制,很是惊讶:这样都可以的?这显得多寒碜,又多没有人情呀!后来竟然传到了国内沿海城市,心里好难想象。

再后来,看多了,也习以为常了,慢慢地自己也参与其中了,甚至感到这种方式有其无与伦比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开公平公正,互不拖欠人情,挺好!

接人待物方面,慢慢地也感到,那些故作热情的客套显得虚伪而毫无意义。与其这样,还不如坦诚相待,直来直去来得简单自在。于是在跟人打交道过程中删除了很多虚假的客套,多了一些忠于自己内心的应对。看上去似乎有些东西淡漠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坦然自在。千金难买我自在呀!

这些平淡无奇的转变,掐指一算,也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

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对爱情、友谊、亲情以及其他人情世故的辨识和看法,就更是如此。只有经过一些必经的过程,才能够直抵问题的本质。否则,即使你从纸面上知道那些道理,也很难真正切实体会到个中滋味。

比如,活着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人生真正的意义在哪里?爱情和婚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最终能够成全我们人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如何过完这一生你才会无怨无悔?凡此种种,不经历一些人和事,不经历一些时光的打磨,你是很难洞明透悟的。这些问题看上去有些过大过空,但其实非常重要。如果悟得早,也许还有弥补的机会。如果悟得太晚,则可能成为千古遗憾。

至于从小到大在你脑海中来来去去的各种信息流和情感流,要想捣鼓明白,水落石出,也是非常不易的。人物的真伪,故事的虚实,情路的长短,友谊的浓淡,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不经过漫长的观察和了解,不经历几次人生的跌宕起伏,你很难透过重重迷障,瞥见其真实的全貌,并有入木三分的深切感受和理解。

生活中还有很多你年轻时确信无疑的事情,经过若干年以后,你可能觉得并非如此。有些事情,可能要直到生命的尾声,才能够看得清楚。

有些人和事,往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现出本相。你10岁时信以为真的事情,可能到50岁的时候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当然,也还有一些事情,可能直到你80岁甚至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都不一定能知道它真实的样子。

《 庄子》中有一则寓言《孔子60岁的变化》:孔子行年六十岁而有六十岁的变化,从前认为对的现在不敢说是对的了,现在认为对的,也不敢说是五十九岁的不对了。

惠子问庄子:“孔子到现在还是使用知识、劳苦心志吗?”

庄子回答说:“孔子早就超越这个境界了。他认为明辨是非不过是服人之口而已,不能服人之心,如要使人心服,必须合乎自然的大道才行。”

由此可见,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是会发生变化的。同时一个人所获得的所谓“知识”,本身就带有局限性,1000年前的人们认为是硬核知识的“天圆地方”论,在今天的人们眼里就是十足的伪科学。至于地心说、日心说的演绎过程,更是人所共知。

由此观之,要做到四十不惑,实在太难。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面前,保持一颗谦卑心和探索欲,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鉴别力,是多么重要!否则,很容易一辈子都活得不明不白,稀里糊涂。自己还觉得自己明了一切。

有时候,你必须有耐性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明了世相,抵达事物的真谛。庄子讲了一个人《得道的阶段》:颜成子游对南郭子集綦说:“自从我追随夫子学道以来,第一年心如野马,第二年才开始收敛,第三年心无挂碍,第四年混同物我,第五年大众来归,第六年通鬼神,第七年顺乎自然,第八年忘却生死,第九年大彻大悟。”

可见修行悟道也是不能走捷径的。该经历的过程你只有切身经历过了,才有可能悟得真道。否则只能停留于知道一些概念的层面。一颗狂野的心,只有让它奔腾够了累了,才能够沉静下来,进入悟道的通道。否则说教再多,也是白说。

对于一个初出茅庐,雄心万丈的年轻人,你告诉他“功名草上露,富贵瓦上霜。”,恐怕只能招来不屑一顾的白眼。对一个一直经济拮据,生活穷困的人,你告诉他“金钱如粪土”,“钱是王八蛋”,恐怕只能招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嘲讽。一个从来没有取得过功名的人,怕是没有多少资格说自己看淡功名。一个从来没有尝过富贵滋味的人,恐怕是很难有底气说自己看淡荣华富贵。即使勉强说出口了,别人听了恐怕也会觉得不硬实。

因此,有些事情只有历经劫波才能明了,有些境界只有千帆过尽才能到达。40岁后也不应该怠于尝试新事、学习新知、思索求证问题,不应该自满自负,自以为是。虚怀若谷,笃学深悟,人生才会另有一番新天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