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就找不到工作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17
近两年,“35岁现象”成为了职场人的一道坎,大家都不敢轻易换工作了。即使留在职场中的人,每天也是惴惴不安,因为不知道哪天被辞退的事情就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现在很多企业将35岁的人员一刀切;还有很多企业将招聘人员的年龄限制在35岁以内,甚至限制在30岁以内;种种迹象表明,35岁成为了职场人的一道分水岭

当你仔细揣摩这些现象时发现,其实35岁只是一个年纪大的代名词,并不意味着35岁就找不到工作,那为什么企业不愿招聘年纪大的,或者要辞退年纪大的员工呢?

一、机会与稳定

计划经济时代,大多数人一生只从事一个职业,可选择的范围有限,换工作或者换职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升职靠熬年限,加薪靠技艺,为了不失去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所以大家会尽心尽职尽责去工作,主人翁精神在员工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到35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了企业的主力军,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得到企业的宠爱,成为了抢手的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很多人一生可能会从事4-8个职业。

就业范围扩大,就业机会增多,人们面临的诱惑也增加。

所以在一个工作场所很难稳定发展,跳槽频率增加,不稳定因素增强,在一个职位上无法有更深的知识及经验的积累与沉淀。

到35岁除了跳槽经验丰富之外,工作经验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工作经验与技能可能还停留在工作的初期,但工资已经超越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所以必然被企业淘汰。

二、浮躁与平和

在计划经济时代, 35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为了抚养老人,哺育下一代,经济压力很大,大家很珍惜眼前这份工作。

另外人们的心态也很平和,认为企业给我发工资,我就要干好,否则对不起这份工资,所以都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很多35岁的人虽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但是经济压力已经没有那么大,甚至有些人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降低。

另外大家心态都很浮躁,认为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能不干就不干,傻子才会去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自然也会被企业淘汰。

三、精力与体力

35岁这个年龄要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自然会分散精力。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体力也在下降。对于加班加点的工作有点力不从心,或者因为家庭原因而无法加班或者要请假。

工资挣的比年轻人多,但是精力体力又无法与年轻人相比,另外年轻人没有家庭等的拖累,可以将更多时间用在工作中,所以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按上述情况来说,是不是35岁的人就没有活路了?其实并不是,只要我们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无论是35岁,还是45岁,照样可以找到工作,也会得到企业的重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