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教育是一种情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其实,教育是一种情怀!

                文/张爱敏

        近几天,感冒有点小严重,喷嚏连连不断,且呈豪放态,着实有点儿小尴尬。中午,值班完毕,本打算小憩,一条长长的信息打乱了计划。

       

        一位班主任向我讲述了班级现状,列举了班级情况种种,指出师生关系处理不妥是导致目前班级境况的关键因素。她说:“面对如此境况,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束手无策,顾虑重重,生怕某一天再跳出一位拿令牌与你死扛的学生与家长;生怕某一天某一位同学因接受不了老师的批评教育而出现极端行为;生怕某一天自己的饭碗因出现的教育事件而打碎。所以现在就小心谨慎,小心翼翼地与孩子们和平共处。看似风平浪静,可暗流涌动,太平的背后危机四伏。”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无奈、焦虑,甚至是苦不堪言。读得我顿觉四周寒气逼人,甚至深陷巢穴,呼吸不畅。当老师难,当班主任更难!

        最后,她还诚恳相邀赐予良策,或是利用心理课,或是周安课洗涤生之灵魂,营造良好之心境,唤醒无知的孩童,点燃学习的激情。读完推心置腹的一千字,我很感动,感动班主任的真诚,更感动班主任的信任!可是,这难道都归咎于班主任的管理吗?难道作为任课老师就没有了责任?其实,作为班主任,我很愿意协助科任老师让课堂更有效率,更有效果,但我不大情愿去插手课堂纪律。如果一位老师连课堂都无法驾驭,难道都是班主任的错?

        另外,再试想一下,如果心理健康课疏导,主题班会教育,这些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教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更需要为师者有责任有担当,有学识有魅力,有一种真挚的教育情怀。也许,当同仁读到这篇文章,认为张老师太理想主义化了,根本就不知道遇到如此家长和学生的难处。但是,我还是认为,这仅仅是些个别现象,世上明智的家长更多,善良可爱的孩子大有所在。我们只需要靠自己的专业站稳课堂,用自己的真诚感动迷途的羔羊。

        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每个孩子都像一座未开发的矿藏,如果我们仅仅关注高分的培养,考核的优秀,那么我们永远猜不出它会蕴藏多少宝贝;每个孩子的潜能又像一座沉睡的活火山,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听话的驯养,纪律的遵守,那么我们永远都等不到每个小宇宙的爆发。

        本学期刚开始,我发现班里的孩子很浮躁,前两月班级考评均在倒数之列。我一直很平静,平静地告诉他们本月考评我们第几,且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特别是在家长会上,我并没有回避,而是很真诚地倾诉了自己的心声,没有一句指责的话,但我发现效果有了:安全提醒,零食问题全部搞定!学生寝室违纪,偶尔卫生扣分,或者迟到一次,我总会选择原谅和信任,因为有时宽容产生的震撼力比惩罚更有效。

          然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只是一味地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有学习才是正道。一些父母虽然认识到了优势和特长的重要性,给孩子报特长班,费尽心思,但大多是一厢情愿,从不考虑孩子喜好,最终导致“有心栽花花不开”。

        每每遇到班级棘手问题,我总是告诫自己“冲动是魔鬼”,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方法,那就“冷处理”,先放一放,冷静下来,智慧天使就降临了。出现问题,是为了解决,要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也不刻意评价孰对孰错,孰是孰非,而是引导当事人重新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设想种种后果,警醒当事人,使之在反思中进行自我教育。

        同时,在每每做出决策前,我往往告诫自己: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推己及人,我希望老师怎么对待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做出什么抉择,我就怎么去做出抉择。而且我从不逼孩子当面认错,只是告诫他们让行动说话。

        还记得二十年前,初为人师,潜意识里认为老师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唯有服从,当时最引以为豪的就是班级取得优秀成绩,考评总是名列前茅。然而,学生并未心服口服,不少学生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

        慢慢地,才体悟到教育的对象是有丰富情感的学生。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绝对的服从,而是唤醒、激励、点燃。信任,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特别是读了一些教育教学类的书籍,眼界高了,视野宽了。我越来越深深地认识到,班级管理,不在于“管”,而在于“理”。班级成长,不急功近利,要有长远打算,有近期目标,又有共同愿景。师生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实施无暴力沟通,理顺了,班风正了,学风浓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但话说回来,课堂上,如果我们任由个别学生胡作非为,课不讲,生不管,学不学是自己的事,只要自己不惹事生非,不让学生或家长状告自己保住自己的铁饭碗就阿弥陀福。亦或是害怕担心惹火上身,干脆任由学生骑在脖子上拉屎,敢怒不敢言,甚至因为担心把学生当佛一样供着。

        试问:当学生无视老师的存在,我行我素时,老师的尊严何在!当遭受家长如此质问时,我们的专业何在!当你遇到这些问题无所适从,束手无策时,我只能说读书吧!借他人之智慧,站在专业的高度去化解。

        一直以为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的事业,要费点心思,想尽办法,让学生处处感到被关注,有存在感。比如遇到班级活动,要用心拍下展示学生精彩瞬间的照片;天寒地冻,及时提醒学生添衣保暖;考试失利,及时关注学生情绪动态;周一例会,精心选择班会主题;集体生日,精心设计,让生日简单而不失仪式感。

        一直以为,当我们把教育当作初恋情人一般去追求,把班级当做一生的婚姻去经营。我们就有了一份独特的教育情怀,我们就会去关注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会捕捉观察到每一个异常表情,会更加敬畏每一次与学生相处的时空,去努力探索一种适合熊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路径。

        有时,遇到特别调皮的学生,也许你觉得“驯服”他,让他言听计从才是王道,甚至为学生在你面前唯唯诺诺而沾沾自喜。

        可是,学生评教结果一出来,你也许发现平时管理得非常严格的班级居然评价分数很低,思考后发现原来学生表面服从老师的严格管理,其实内心颇有怨言。

        一直以为,教育需要拥一种情怀,需要换一种心态,不为学生的一次小错而大发雷霆,不为学生的调皮捣蛋而满腹牢骚,不为学生的分数很低而急躁忧虑。面对学生,少点怒火,多点平和;少一次批评,多一次倾听。

        今天早读,学生去上早操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期末考试动员,激励卓越宝贝努力,声明本学期红包里是真人民币!上午预备铃前,我又去教室转了转,问今天早上的信都谁看见了举手,无一不举。我愁容满面:唉!本想反悔,咋都看到了呢!10张红票也不够啊!熊孩子们幸灾乐祸!

        亲爱的老师,当我们带着一种情怀投入到日常的教育生活,怀揣真爱,满载快乐,我们的生活才有滋味有趣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