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以“中学生怎样与人交往”为题的论文(300字)

我准备照抄,请保证不会重复。

第1个回答  2013-09-20
“万水千山都有情,没有朋友可不行。”朋友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对于中学阶段的我们,开始离开父母的怀抱,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并把朋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一些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却遇到了种种障碍,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那么我们该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受欢迎呢?

  首先,我们要从原因着手,了解一下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几种心理障碍。

  1、自负。自负的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学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的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的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

  2、忌妒。有忌妒心的人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嫉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等手段去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别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本人相齐。”

  3、多疑。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蛀虫。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从中把无中生有的事情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

  4、自卑。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5、干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私,有一个不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行为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而不愿与其交往。

  6、羞怯。具有羞怯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合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度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他在言语上吱吱唔唔,行为上手足无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

  了解了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该怎样做呢?这就要求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

  1、增加交往频率。人际关系要密切,彼此有一定的交往是其前提。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原来关系密切的两个人,后来由于交往少了,关系可能淡漠下来。反之,原来并不很熟悉的两个人,由于经常在一起活动,关系也可能密切起来。因此,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找同学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互相传递信息。也可以一起下下棋,打打球,还可以搞点郊游,远足之类的集体活动,这些都可以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和信任。在这种交往中,对方从中感到愉快,加深了情感联系,并逐步形成了一种整体感,彼此的关系就容易密切了。

  2、真诚关心同学。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是人的心理需要。当一个人感到周围的同学对他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便会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他受到别人的关心,同样也就会去关心别人,这样,相互间就容易有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了。

  3、学会宽容待人。能否宽容别人对于搞好人际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同学之间难免有被人误解、嫉妒和被人背后议论等疙疙瘩瘩的事情发生。如果别人刺着点你,你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结果引来的多是“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反之,如果你相信人的感情是可以诱导的,因而能宽容别人,礼让别人,“投之以桃”的话,则别人迟早也会礼尚往来而“报之以李”的。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切不可因为别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就横加指责、挑剔,甚至故意疏远,嫌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犯错误,有句名言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过分苛求别人,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一个孤家寡人。

  4、讲究褒贬手段。为了搞好同学间的关系,还必须学会诚心地赞美同学。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赞美别人也并非是一件难事,因为每个人多少总有一些值得赞美之处。当然这里所说的赞美是指诚心诚意、实事求是的赞美,这才能于人有益,于己无害。

和赞美相对的是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虽然往往是人们没、难于接受和不喜欢聆听的,然而中肯的批评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当然,批评也必须注意方式、方法。我们在批评别人之前,应先让对方充分说明情况,等到整个情况都了解清楚之后,我们每每能发现当事人在全部行为过程中,也总有某些可取之处。因此,必须从肯定对方的可取之处入手,对方在其行为应受夸奖之处受了夸奖之后,必然能在应受批评之处接受批评。而且,在批评别人时,应尽量避免伤害他人的自尊,宜用诚恳的态度,平静的口吻,不含讽刺意义的词句,尽量使对方感受到你的批评之后的善意和友情。

  5、保持人格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也是健康人格的特征之一,与别人相处时,固然要对别人的一些需要持迁就、随和的态度,但随和不等于放弃原则,迁就也不等于予取予求。如果一个人真要那样做的话,则根本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自然也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必须首先尊敬自己,亦即坚持正确的立场,信守正确的原则,即使因此而得罪别人,也可坦然置之,因为我们本来就不必希望为每一个人所喜欢。
第2个回答  2014-04-20
%4c%20%15%4d%15%0e%4f%fc%07%4d%0e%ea%4c%25%fd%4c%20%f6%4c%22%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