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和应用条件
涌水量(Q)-降深(S)曲线法,是根据稳定井流抽(放)水试验资料建立涌水量与降深的关系方程,根据勘探试验阶段与未来开采阶段水文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外推预测未来矿井的涌水量。采用Q-S曲线法一般要求抽水试验条件尽量地接近未来的开采条件。一般要求:将试验井孔布置在未来开采疏干地段,试验孔的类型符合未来开采条件,尽量采用大口径、大降深、长时间的抽水试验,以使水文地质条件充分显示,这样所建立的QS方程才能反映未来的开采条件。建立Q-S曲线方程时,要求进行三次以上水位降低的抽(放)水试验。外推计算时,外推范围一般不应超过抽水试验最大降深的2~3倍。
实际上,抽(放)水试验时Q-S关系很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影响因素有:
1)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如含水层规模、补给情况、边界条件等的差别,使Q-S曲线类型各异。因此,要求抽(放)水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与预测地段相似。
2)抽(放)水时水位降深的大小对外推精度影响极大:随水位降深加大,含水层的水力特性发生变化,如地下水由层流转为紊流、由二维流转为三维流、水流阻力加大等,因而,Q-S曲线类型发生变化,从而使预测误差加大。所以允许外推范围,应不超过抽(放)水试验最大降深的2~3倍。
3)抽水井的结构和抽水时间影响:要考虑抽水井与采矿井巷的区别。抽水时间越长,误差越小。
Q-S曲线法的优点是避开了求取各种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简便。因此,它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难于取得有关参数的矿井及矿区。
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如由于边界条件复杂而难以建立解析公式时,常用该法预测矿井的涌水量。
2.计算方法步骤
1)建立各种类型Q-S曲线方程。Q-S曲线的类型,一般有4种,见图5-9,其对应的数学方程为:
Ⅰ:直线型
Q=qS (13-8)
Ⅱ:抛物线型
S=aQ+bQ2 (13-9)
两端除以Q,则得:
专门水文地质学
Ⅲ:幂曲线型
专门水文地质学
取对数,则得
专门水文地质学
Ⅳ:对数曲线型
Q=a+blgS (13-13)
2)鉴别Q-S曲线类型,有以下两种方法。
伸直法:把抽水试验取得的涌水量和对应的水位降深资料,放在表征各直线关系式的不同直角坐标系中,进行伸直判别。如在Q-S坐标系中为直线,则为直线型;在Q-So248坐标系中为直线,则为抛物线型;在lgQ-lgS坐标系中为直线,则为幂曲线型;在Q-lgS坐标系中为直线,则为对数曲线型。
曲度法:用曲度n值进行鉴别,n值按下式计算:
专门水文地质学
式中:S1、S2为第1次、第2次稳定水位降深;Q1、Q2为对应于S1、S2时的稳定抽水量。当n=1时为直线,1<n<2时为幂曲线,n=2时为抛物线,n>2时为对数曲线。如果n<1则抽水资料有误。
3)确定方程参数a、b。有以下两种方法。
图解法:即根据Q-S呈直线的直角坐标系(Q-S坐标、Q-So坐标、lgQ-lgS坐标、Q-lgS坐标4种坐标系之一)进行图解确定,参数a为直线在相应直角坐标系纵轴上的截距,b(或q)为直线的斜率(即直线水平倾角的正切)。
最小二乘法:精度要求较高时,通常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参数a、b。计算公式如下:
直线型:
专门水文地质学
抛物线型:
专门水文地质学
幂曲线型:
专门水文地质学
对数曲线型:
专门水文地质学
式中:Si为某次稳定降深;Qi为对应于Si的井孔抽水稳定流量;n为降深次数。
4)外推预测设计降深时的涌水量,然后进行井径换算,求出矿井涌水量。将求出的参数和设计降深值代入相应方程式,即可求得设计降深时的井孔涌水量。由于抽水试验时钻孔的孔径远比开采井筒直径小,为消除井径对涌水量的影响,需进行井径的换算,求出换径后的矿井涌水量:
地下水呈层流时:
专门水文地质学
地下水呈紊流时:
专门水文地质学
根据实际经验,一般认为,井径对涌水量的影响,比对数关系大,比平方根关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