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刘忠返乡探母,发现老母亲在街边乞讨,刘忠:儿子大不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4
1950年,刘忠,西康军区司令员,准备回到他的故乡——福建上杭。自从1929年跟随朱毛红军参加革命以来,他已经20多年没有联系过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她知道一个道理: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从军便是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理想最好的方式。在母亲的支持下,刘忠踏上了从军之路,在20多年的从军生涯中,他始终不忘记母亲临行前对自己的嘱托。
然而,这么多年没有母亲的消息,刘忠内心十分牵挂自己的母亲。于是在踏上福建上杭这片故土之前,他提前派自己的警卫员回老家寻找和照顾自己的母亲。然而,刘忠的警卫员向当地的老乡多方探听,始终没有刘忠老母亲的消息,他一度怀疑首长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
刘忠得知家乡没有母亲的消息后,他心急如焚。内心牵挂着老母亲的安危,他也不能够安心工作。于是,刘忠向上级打了请假报告,决定亲自回老家寻找老母亲。
刘忠火急火燎地赶回福建上杭,向警卫员了解了具体情况,在昔日的家里,果然没有发现老母亲和其他家人的身影。刘忠的眼泪一时间涌了出来。身边的警卫员安慰他,告诉刘忠不要放弃希望。
于是他们继续在家乡寻找老母亲,刘忠和警卫员每天忙碌在上杭的大街小巷,他们多次向老乡探听消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打听消息的过程中,刘忠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个沿街乞讨的老妇人。
这位老妇人之所以能够引起刘忠的注意,是因为刘忠每次打听消息,总是能够在这个角落发现她。本着死马当活马医,刘忠来到老妇人的面前。只见这位老妇人蓬头垢面,眼前的长发挡住了她的面容,让刘忠一时无法识别她的样子。看到有人询问自己,老妇人十分害怕,毕竟眼前的悄带人明显是个大官。
刘忠知道过去一些人经常遭受军阀的欺辱,于是,他耐下性子对老妇人说:“我和过去的大官不一样,我们是专门为穷苦百姓服务的人,您不要害怕。我想向您打听一些事情。”听到刘忠这样说,老妇人慢慢放下了内心的戒备。
在交流的过程中,刘忠发现这位老妇人对自己的身世十分清楚,等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位老妇人便是自己20年未见的老母亲。刘忠一时间心痛无比,双眼留下了痛苦的泪水。他紧紧地抱住了老母亲,嘴里说着:“儿子不孝,儿子大不孝啊!”
老母亲坚持要回农村生活。对于母亲的要求,刘忠最初表示十分不解,他询问母亲原因:是不是自己招待不周,还是自己陪伴母亲的时间过少。对于这些原因,母亲总是一个劲摇头。
沉思了一会儿,刘忠明白了母亲想要回老家的原因:第一,母亲肯定是体谅与心疼自己,作为她的儿子,刘忠身为西康军区司令员,每天要处理众多的军事事务,每天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他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照顾自己这个老太婆。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让儿子一心工作,林连秀作出这样的决定。
第二,越是年老的人,对自己的故乡越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母亲肯定舍不得自己的故乡,毕竟他们习惯了故乡的一切,总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第三,这也是母亲想要回老家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这里生活,虽然每天都能够与儿子朝夕相处,但是,母亲的内心十分孤独。在这里,母亲没有自己的圈子,没有自己熟悉的老伙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人还是喜欢和老人一起聊天。毕竟,大家一同相处了几十年,有过许多共同经历、共同感受、共同话题的老人们。对于老人们来说,只有这样的社交,才能惺惺相惜,才有共鸣,才让她们更有存在感。城市里的新环境,让她们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知道母亲担心自己,刘忠多次告诉母亲,这是自己应该尽的孝道。母亲依旧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最终,拗不过母亲的刘忠,只好派人将母亲护送回福建上上杭老家,同时,告知当地的父老乡亲,一定要帮忙照顾好自己的母亲。
尽管如此,刘忠还是不放心母亲一个人生活,他隔三差五就会给老母亲写信,除此之外,还会定期给老母亲寄一笔钱。乡亲们知道了此事,也都愿意帮忙照看老太太,隔三差五地跑去看望,帮忙解决各种小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