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大学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08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如何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便成了很多人考虑的问题。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那么,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如何教育孩子之面对未来社会
  再渊博的父母,也代替不了图书馆;再富有的父母,也不是摇钱树。你最终能给孩子多少具体的知识和物质享受呢?孩子终要自己面对未来社会。
面对未来社会如何教育孩子?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选择和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的事情,件件都让父母去做主,决定之后,孩子不会想到自己对这个决定有责任,因为不是自己选择的嘛。如果把权利交给了孩子,他的选择反而会比较慎重,因为他知道,一旦选择了,就要由自己负责,是好是坏,后果都要自己承担。
如何教育孩子之让孩子快乐,还是成功
  数学很枯燥,会玩的人在里面找到了数学的快乐。弹琴弹得好的人,永远是那种在弹琴中找到乐趣的人。生意做得好的人,不一定是那种看似聪明的人,而往往是在一个别人感觉没戏的生意里找到了自己快乐的人。
  父母有权“望子成龙”,也有权“助子成龙”,但是没有权利“逼子成龙”,没有权利把“成龙”作为孩子的惟一选择。同样,父母也不可以把“平庸”作为孩子的惟一选择。快乐派的父母实际是在对孩子说:“你快乐,则我成功。”而成功派的父母实际是在对孩子说:“你成功,则我快乐。”我认为,无论快乐还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成功观、快乐观、幸福观强加在孩子头上。
  父母无权包办孩子的未来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父母该如何去教育孩子,应该学会科技含量更高的教育方式——尊重,交流,引导,指导。这很难,需要动脑筋,需要学习,但是如果不走这条路,成功派和快乐派父母将发现,成功和快乐都在离他们而去,迎面而来的则多半是失望、焦虑和苦恼。头脑“古代”的父母,教育现代的孩子,结果大抵如此。
怎样教育孩子之让宝宝尝尝生活
  每个孩子天生都拥有最彻底的好奇心,和最真实的逆反心理。大人不让的,他就偏要尝试。阻止无效,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味一些味道,无论它是食物,还是人生。酸甜苦辣总要靠孩子的嘴亲口品尝,方能明白个中真味,
  生活也是这样,儿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怎样教育孩子?我们不可能手把手教会他如何成长,路要靠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我们不必为怕他跌倒而在一边小心守候,更不可能背着他走一辈子,或是急急站出来替他铲除一路上的荆棘到老。生活的酸甜苦辣总要靠儿子的嘴亲口品尝,方能明白个中真味,没有切身体会绝对不行。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那是不可为不可吃的,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也只能做到放手。
如何教育孩子之家务中培养责任心
  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在国外,如何教育孩子许多父母都注重从小让他们的孩子做点家务,干一些给花园除草、倒垃圾或者修剪草坪等力所能及的事。这样长大的孩子成年以后,往往身体比较健康,生活得也很幸福。
  美国哈佛大学历时40余年研究,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这个问题的研究起始于当时要弄清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人员在波士顿市旧市区内研究456名青年的生活。当他们到了中年,研究人员发现:不论智力、家庭、收入、种族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劳动的人,也比那些小时候从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愉快。
如何教育孩子之多一点营养
  许多父母以为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就是有了“素质”;考出高分数,上了好学校,就是“成才”。其实对个人的成长而言,一些被传统教育忽略的人文素养才是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石。
  多给孩子一点人文营养
  许多父母以为如何教育海之只是让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就是有了“素质”;考出高分数,上了好学校,就是“成才”。其实对个人的成长而言,一些被传统教育忽略的人文素养才是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石。
摘自“邯郸在线教育频道为你解忧| ”
第2个回答  2013-09-08
人生的路要靠孩子自己走,更多的是要考虑孩子的想法!
第3个回答  2013-09-08
是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