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德”字的意义和用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8-24
“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 从“道德”又可以引申为“恩德”。 由名词变为动词,则指“感激”、“恩惠“。 详细词义:【动】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1]同本义 ,道德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2]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3]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德 dé   【名】   [4]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5]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6]仁爱;善行。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7]心意。如:同心同德   [8]福 [9]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10]心意,信念:一心一~。   [11]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