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式太极拳PK吴式PK陈式?

有何长处?

第1个回答  2013-09-04
给楼主看一篇我师叔级别人物的文章,您就知道答案了武术界长期的内外之说严重的干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破坏了中国内部武术界的正常交流与进步,成为了文人说客,街头巷尾用来胡侃的故事小说。张三丰就是其中的产物之一。长期的内家之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人,尤其是没有深入学习内家拳的人,他们的训练方式,越来越退化,到了民国时期,太极拳,至少是温县陈家沟以外的太极拳界,很少有人提及力量训练,都说四两拨千斤,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结果擂台实战破碎了这个谎言。那么,就让老朽以太极拳为代表,从历史上深入的阐述内家外家的区别。目前太极拳界有两种主流观点,来解释太极拳起源。一种是张三丰创拳说,二是陈王庭创拳说。 各位可以去太极拳吧看看,那里面就分两类人:武当拳术捍卫者,陈式太极拳保卫者。 前者攻击后者是杂合炮捶,不是真正太极拳,后者则认为前者没有战绩,没有功夫,是花架子。到底这种拳术是谁创造的?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拳术是什么?什么是拳术?能格斗实战的,还是能比划比划动作,结果一辈子没打过的? 肯定是前者,武术就是格斗之术,实战性是武术的本质。我们可以整理整理资料,太极拳能打的记录,从开始的陈王庭,陈长兴,陈耕耘,杨露禅,陈清萍,杨澄浦,陈鑫,陈发科,陈照丕,以致目前的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还有上过武林大会的王战军,陈自强等等。 这些是大家熟知的,其他的不再赘述。 那么我们看看,其他各派太极拳是否有这么多的群体来用实战阐述他们的太极拳理念?
吴氏太极拳:始祖:满族人,全佑。 杨露禅在庆王府教授拳术,全佑从其所学,后又学于杨班侯。全佑传其子鉴泉,后鉴泉从汉姓吴,名:吴鉴泉。 吴鉴泉在南方教拳,形成自己风格,成吴氏太极拳。 吴公仪之战,大家看过,水平如何?手眼身法步,我没看出来,谁说他打得好,给我讲讲,我洗耳恭听。 吴公仪本身练得不好,还是这个拳没有系统完善的训练方法? 难道,学完这个拳,打起来和街头男子打架一个样? 空门百出,各中数拳,打得王八拳? 看看全佑功夫如何,从学杨无敌,有个好师傅,自己努努力,应该打个架没问题,得到多少太极拳功夫,至少我这的资料没有显示其很能打。 那么儿子吴鉴泉多厉害,上海的徒弟们可以吹,我没见过。

武式太极拳:始祖,武禹襄。河北永年人。 初学于同乡杨露禅,没练出来功夫,去找杨露禅师父温县陈家沟族长陈长兴,陈长兴因为破了族规,教了杨露禅,不再教外人,因为推荐其去找陈清萍。 武禹襄从学陈清萍,学成后,创武式太极拳,到第三代郝为真。 郝为真到北京,只是把太极拳用劲要领一说,孙禄堂就用这个要领把郝为真打出。 自己的招式,没有破解之法? 功夫高低,君自明了。 始祖武禹襄,同样,我搜集的资料没有表明其多能打.

孙氏太极拳:始祖,孙禄堂。此人,不用学太极都是好手。 从学郝为真,结合八卦,形意创孙氏太极拳。 传子存周,女剑云。 孙存周没见过,不好评价,不过徒弟们,徒孙们吹嘘的挺厉害。 孙剑云见过,太极拳打得真的是不得要领,看不下去。 孙存周的形意拳功夫突出(据徒子徒孙说的),太极拳没听闻有多厉害。

杨氏太极拳:始祖,杨露禅。河北永年人,从学陈家沟族长陈长兴。在北平教学,作为首都,任何时代,都是高手如云之地,能被称为“杨无敌”。功夫自然不俗。 其子,其孙功夫都是好评。 之后,不清楚,接触的不多。 可见,杨门一族,基本保存了太极拳的练法,也都能练出功夫。

为什么直接,间接的从学杨氏太极拳的吴氏,孙氏,武式到后来,人丁不济? 无外乎几个原因的综合:1,训练方法不当,错误的理论指导。 2,师父保留了。 3,自己练功不勤。 4,悟性实在太差。5,缺少实战 哪个是关键? 前两条!!

直接从学杨露禅的人,应该保留了一定真实太极拳的训练法,但是往后,随着文人,小说家,错误的拳论影响,等等。 很多内涵性,基础性的东西失去了。 前不久遇到一个朋友,杨氏的,他说,我和一个人推手,他的力量真打,顶的我很疼,他真不会推手。 我问他,那么,你能控制他吗?让他随你转! 他说,不能,我完全推不动他,也引进落空不了。 我问他,怎么号称“四两拨千斤”之术的太极拳,还对付不了一个浑身力大的人? 他想了想,不怪我啊,师傅说的,用意不用力。谁让他用力。 我不说话了...

那么,杨露禅的功夫到底是陈家沟的,还是武当三丰的? 我仔细看了看网上那么武当三丰太极传人(嫡传)的太极拳视频,清一色的花架子,没内涵。 我只能说目前武当没太极拳,就算是太极拳,能打,也是练了点力量,弄点里面的招式,拿来硬打,不是太极拳本意的打法,打起来,估计和陈吴差不多。 至于武当祖上的太极拳功夫,无从考证,暂放这里。 三丰其人,没有资料,研究不便。 暂放这里。 我们看看陈家沟的太极拳。
明末战将,抗倭英雄,戚继光,根据军队实战,武林武术,结合南北武术,编了一本《三十二势拳经捷要》,浓缩了32个实用的攻防招式。 陈氏始祖陈卜逃难到河南温县清风岭(陈家沟),把自己祖传拳术延续传习。 到第九代陈王庭,陈王庭结合祖传108路长拳,吸取戚继光拳经捷要29式: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式,兽头式,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式,跨虎式,当头炮等,晚年收留李际遇部下蒋发,陪自己实验发明的新拳术。 这种拳术,擅长贴身近战,旋转发力,巧用劲道,巧控平衡等等。 陈王庭16世纪,创5路太极拳,一路炮捶,还有器械。推手法。传到14代陈长兴,陈长兴将祖传太极拳改进为两路:一路柔拳,二路炮捶。一直延续至今。 杨露禅正是从学于完完整整的陈式太极拳陈长兴。
陈长兴据说看戏时,很擅长抢位,别人都“挤”不过他,他一出现,附近的人都失去了平衡,可见其贴身技法的纯熟。 陈长兴身材高大,是功力型拳手。 太极拳劲道练到上乘,身体对力的把握异常敏感,可谓好手。 杨露禅三下陈家沟,苦学陈式太极拳,最后练成完整的陈氏太极拳,因为很多原因(陈长兴祖训,王府少爷小姐体弱)等等,最后自成“杨式太极拳”。 后来其孙杨澄浦把这个拳定成现在公园里老人打得那套拳。 这套拳和杨露禅本身的太极拳有很大出入,不是原始风格。 杨露禅本身的杨式太极拳最接近陈长兴陈氏太极拳。

很多人误以为杨澄浦传下来的样式太极拳练法,是本来的练法。 这个还是保守的原因。 你们以为杨澄浦就练那套88式杨式太极拳? 没有闪展腾挪,跳步发力,脱身幻影,力拔千斤的风格? 门外一套拳,门内一套拳。 门外练法告诉你,不要乱发力,不要用力,门内练法都在苦练力量。 可笑现在太极拳吧,还总有这样一群人,恐惧力量训练。 排斥力量训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