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人血的凝固速度是多少,会随哪些条件发生什么变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9-17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它与出血时间不同,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
出血时间(简写) 正常值: Duke法: 1~4分钟
临床意义:
1. 出血时间延长: 下列情况可出现出血时间延长, (1)血小板减少(血小
板计数少于5万/mm3 的时候), 如特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等。
(2) 血小板功能异常。
(3) 血管有功能或结构异常, 如: 坏血病、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管性假性
血友病等。
(4) 服用抗凝药物过量等:
2. 出血时间缩短: 当血液出现高凝状态: 如: 流行性出血热 液浓缩时。
凝血时间(CT) 正常值
毛细血管法(室温) 3~7min 玻璃试管法(室温) 4~12min 玻璃试管法(37℃) 5~8min 矽试管法(37℃) 较玻璃试管延长至30min
临床意义
延长:血友病,重症肝炎,纤维蛋白原减少,应用过量抗凝血药,纤溶亢进症,急性传染病伴凝血酶原明显减少时。
凝血四项:
P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11-14秒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男37±3.3秒,女37.5±2.8秒.
TT(凝血酶时间测定) 16-18秒
纤维蛋白原测定 2-4g/L(200-400m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