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唐朝是我国封建历史最鼎盛的朝代呢?

为什么不是明朝?

第1个回答  2013-11-28
一、经济方面

(一)农业: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调整土地秩序,恢复生产,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唐初的农业生产达到了封建社会的较高水平,年景最好时,人均拥有粮食达七、八百斤,价格也很稳定,“斗米不过三四钱”。

(二)商业/对外贸易: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后者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三)税制: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客,以当时的居住地,编人户籍;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凋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的作用在于: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二、对外交流方面

唐朝对外交往的对象主要有五个:东边的朝鲜(新罗)、日本,西边的古印度(天竺)、波斯和阿拉伯(大食)。交往的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注意交往的双向性,一方面,周边国家向唐明学习,深受其惠,尤以日本为甚;另一方面,唐朝也在对外开放中,吸取了外国优秀的经济、文化成果,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由于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因而受到各国的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从这个时期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作唐人,这种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

另外,对外交往的扩大吸引了大批外国人来华,不管是贸易方面的还是文化方面的,都极大促进了城市发展,城市繁荣程度不仅很快恢复到了隋朝时的水平,更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那是繁华的大城市包括: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

三、国防方面

从贞观到开元年间的盛唐是中华民族最为扬眉吐气的时代,国力强大,疆域辽阔,威加四海。唐太宗在保障边境安全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对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实施成功的反击,恢复对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控制,建立了以唐帝国为中心、以周边其他民族政权为卫星国的“天可汗”盟约体制。文武两手并用,正确处理政治与战争的关系,不以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为目的。在保卫边境方面实施积极防御的政策,对外战争不发则已,一发必予敌以毁灭性打击。军队走质量建设的路线,精兵取胜。

四、外交方面

唐太宗在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时,表现了难能可贵的平等意识,他有句名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各少数民族政权也几乎都能对唐朝心悦诚服,民族关系空前和睦,出现了“胡越一家,自古未有”的动人场景。
第2个回答  2013-11-28
唐朝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全面繁荣的时代,唐朝的的疆域不仅大大超越了之前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在以后的朝代中也少有如此辽阔的疆域。唐朝的农业空前发达,农业工具大量的应用。唐朝的唐诗独具一格,开启了文化领域的空前繁荣时代。唐朝实行的是开放的国策,因此唐朝与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也很密切。当然,明朝时期比唐朝的生产力进步了很多,但是明朝的文化,和与当时它对世界的影响国却是很不足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