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的系部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地球科学系
地球科学系简称“地科系”,是昆明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最长、水平最高、层次最全的教学部门之一。1998年,“地科系”被确定为云南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点,2006年又被确定为“云南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地科系”现有“资源勘查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一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资源经济、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共五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四个二级学科理学硕士点(“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一个“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管理学硕士点,以及一个“地质工程”工程硕士领域。还有一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点(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地科系”现有在职人员41人,其中10人有正高级职称,13人有副高级职称;19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做过博士后研究;12人是留学归国人员或有留学经历;还有博士生导师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1人,云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创新人才2人,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人。
在硬件设施方面,“地科系”有16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及科研用房面积达25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及矿物、岩石、化石标本等价值21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3台,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4台,主要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还建有地学博物馆(博物馆有17000余件国内外珍贵的岩矿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等,是国内高校中建立较早和拥有全球珍贵岩矿和古生物化石的少数几个博物馆之一)。以此为基础,2007年已成功申报成为云南省“地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和教育部“西部重点成矿区带矿产地质及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
矿物加工工程系
简称“矿加系”,现设有一个本科专业,即“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该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其办学历史可溯源到1925年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矿冶系,至今已有82年的历史。“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原名为“有用矿物精选”专业, 196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和发展,“矿加系”已经从最初的单一选矿专业发展为综合性的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层次从专科本科、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形成完整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开发选矿新工艺和新设备,大力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是本学科数十年形成的传统和特色。已经形成的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四个,即:
新型选矿设备研制开发:开发原理先进、结构新颖、节能高效的碎磨矿设备和选别设备。已申请和获得了16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权。 选择性磨矿及矿用耐磨材料:选择性磨矿及矿用耐磨材料是本学科很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之一,研究成果突出。由老一辈专家李启衡教授主编、后由段希祥教授改编的《碎矿与磨矿》教科书,几十年来一直是全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通用教材,仍被十几所大学采用。该方向的选择性磨矿理论及应用和科学的装补球方法已获得7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难处理及非常规矿产资源加工技术:针对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贫细杂”的特点,该学科进行了长期艰苦攻关,在难处理氧化铜矿、高磷赤褐铁矿和低品位硫铁矿等非常规矿产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的成果。
资源开发工程系
简称“资开系”,现设有两个本科专业,即“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其中采矿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其办学历史可溯源到1925年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矿冶系,2001年云南省将“采矿工程”学科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三个工学硕士点(即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岩土工程),一个工程硕士点(即岩土工程),另外还有一个“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首批认定的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
采矿专业本科主要培养掌握金属、非金属矿床现代化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从事矿区的开发规划、矿山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专业课程是地质学、岩体力学、爆破工程、井巷工程、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业系统工程。
安全专业本科主要培养从事矿山、冶金、化工、机电、建设工程等安全生产方面的检测、设计、评价、研究、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主干专业课程是安全评价、工业通风与防尘、化工安全、工程爆破与安全、地质灾害防治、防火防爆、燥声与振动控制、电气安全、安全信息与数据库、安全心理学。
资开系建有七个专业实验室,各试验室又细分成有若干个分室,实验室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设备仪器价值超过百万元,为本系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基本的实验条件。另外,资开系还在省内多家大型企业建有实习或实验基地,使理论教学及科研能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资开系现有教职工2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承担重大研究课题和技术开发任务的师资队伍,五十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4千余人,其中本科生3千余人,工学硕士173人,工程硕士37人。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资开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有色金属矿业发展的需求,承接并完成了一大批研发项目,其规模、水平及社会经济效益不断上档次,在国内外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2000年至今,全系承担的各类科研发和技术服务项目达144项,其中纵向项目20项,总经费2230多万元,其中有一批项目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或国内领先,甚至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共10项,发明专利4项。通过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发表了260余篇研究论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和统编教材有6部 。
国土信息与测绘工程系
国土信息与测绘工程系简称“测绘系”,现有三个本科专业: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土地资源管理;两个工学硕士点: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一个理学硕士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个管理学硕士点:土地资源管理;一个工程硕士领域:测绘工程;一个工学博士点: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两个管理学博士点:地理信息工程 、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
测绘系在校内外建有比较完备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现设置有8个专业实验室:测量学实验室、控制测量学实验室、遥感与摄影测量学实验室、数字化成图实验室、GPS实验室、GIS实验室、3S研究中心、测量精密仪器室。实验室配备有若干台套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等常规仪器,以及多功能全站仪、GPS接收机、GIS软件系统、数字水准仪、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高档微机、绘图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与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及官渡区地政服务中心分别共建了GIS实践教学基地;在江川县孤山建设了控制测量与测量学综合实习基地;与云南省测绘局、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昆明市测绘研究院、昆明市测绘勘察院、国土局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进行实践教学,为产学研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测绘系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能胜任各层次人才培养教学、可承担重大研究课题或技术开发任务的师资队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