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乡村振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22

打造“精致”农业,实现“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一是基地建设“培沃土”。按照“成带成片成规模”思路,做实“精品粮油、优质水果、生态生猪、近郊旅游”四大基地。完成999.71亩撂荒地整治,270亩耕地进出平衡和1500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任务,加快推进4857.5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巩固粮油、经果基地规模。积极盘存量、抓增量,力争新建规模养殖场3个、改扩建3个。加快出栏5万头的南大生猪智能化生态立体养殖场建设,确保7月底建成投运,积极争创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

二是农旅融合“创品牌”。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探索“基地+景点+产业”农旅融合新模式。利用都市近郊区位优势,持续做强“仁里镇桃花节”品牌,去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收入12万元。支持“老宅院”等经营主体有序发展,“农家游乐、民俗体验、野外露营”为主的休闲度假游初具雏形。

三是集体经济“结硕果”。实施集体经济“135”和“消薄倍增”行动,聘用职业经理人1名,集体经济发展专员2名,全力推进桃李村桶装水厂项目、亿禾村大米生产SC认证,新建粮油加工坊1处。2022年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达3个,超3万元达4个。

建设“精美”农村,实现“环境”和“乡风”一样美

一是基础建设不断夯实。始终把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筑牢乡村振兴之基。新建(改扩建)社道路、生产便道3.078公里,安装波形护栏11.094公里,整治渠道508米、山坪塘5座,新建石河堰2处。强力推动圣莲岛圣平岛土地流转,东兴村涪江沿线征地拆迁,夯牢“巴蜀有鲲·e莲岛”“花花世界”“S207船山区松林至解放段改建工程”基础。

二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新(改)建卫生厕所100户,有序推进8个集中污水处理站交接工作。坚持示范带动,整合资金50万元,打造亿禾村人居环境提升示范点。

三是文明新风注入动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升级改造仁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亿禾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全覆盖指导10个村(社区)制定“一约四会”,出台尊礼俗、去低俗、废恶俗的倡导性标准,自觉抵制低俗恶俗行为,群众文明素养不断提高。

培育“精勤”农民,推动“脑袋”和“口袋”一同富

一是“战斗堡垒”不断筑牢。持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深化“头雁培育”,立好用人导向,选派6名村常职干部参加学历提升计划,从优秀农民工、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中回引后备力量14人,充实7名优秀同志到村“两委”班子中,切实增强乡村振兴“组织力量”。

二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定期对农户进行日常走访,做好上级反馈风险线索筛查,做好拟新增1户3人监测户帮扶工作。分类管理不稳定脱贫户以外的脱贫人口,全面落实各类民生普惠政策,对500余户脱贫户落实帮扶措施1000余条,安置农村公益性岗位42人。

三是人才支撑持续夯实。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农业组织培育”工程,积极为农村乡土人才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根据镇村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分类建立产业发展、农村专业技术、乡村治理等人才队伍台账,实行统一管理、调配使用。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化产业支撑,创新治理模式,探索“内外兼修”乡村振兴之路,围绕打造“都市近郊休闲目的地、城乡精致农业示范区”总体思路,聚焦“做强四大基地、服务两大景区、力推一片建设”的工作目标,下苦功、做实功、出真功,努力为船山打造“绿色低碳新高地,川渝合作‘桥头堡’”作出仁里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