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奇自行火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08

伯奇自行火炮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8月~1918年11月)就已经出现了自行火炮,不过那时候还只是初期的技术探索,英国人将这类武器称为火炮运载车,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不管从技术还是战术上都亟待发展。到了上世纪20年代,一部分英国人在机械化的发展潮流下积极探索自行火炮,伯奇自行火炮(Birch Gun)就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

在当时,人们就连坦克应该造成什么样都还存在争议,更不要提在履带式底盘上开发的自行火炮了,因此伯奇自行火炮本就是作为技术尝试而开发,也包括向古板的高层展示机械化炮兵的价值。

伯奇MK 1在1925年问世(它只制造了一辆),设计师其实是在之前火炮运载车的基础上开发而来,它的底盘来自维克斯MK 2中型坦克,悬挂等部分做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负重轮,但取消了两侧保护悬挂的装甲板。MK 2坦克是当时一款非常成功的坦克,除了装甲稍微薄了一点,无论是可靠性还是机动性、火力等都让人满意,它被用来开发自行火炮是非常明智的。

坦克车体的上层建筑被移除,在中部靠前的上方安装了一门QF 18磅炮(84毫米口径),这是一门改装的18磅野战炮,稍微了解火炮的朋友应该能看出它有着与野战炮完全不同的射角调整结构,这是为了满足自行火炮需求而全新开发的,加上较高的安装位置,它的最大仰角近乎垂直,水平方向可360°旋转。

MK 1原型车的建造目的是让军队评估然后优化,士兵们对MK1评价很高,它90马力的发动机可以让这辆重约12吨的自行火炮达到45千米的最大时速,这在当时是很不错的数据,火炮既能对地作战,也能充当防空炮使用。

不过士兵们还是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首先就是开放式的战斗部缺少装甲防护,让士兵们缺乏安全感,因此要求增加必要的防护装甲,以及增加两侧保护悬挂的装甲板。MK 2坦克虽然称为中型坦克,但它的体格并不大,承受47毫米坦克炮的射击后座还行,更大口径的18磅炮在射击时则会产生更加剧烈的摇晃,底盘需要进行相应的强化。

1926年伯奇MK 2出现,总共建造了4辆,它在结构上做了相应的改进,火炮不仅更低降低了重心,还安装了一面炮盾提供有限的防护,车体两侧增加了装甲板保护悬挂,火炮最大仰角可达80°,车上可携带80发炮弹。

尽管MK 2的性能没能让士兵们完全满意,但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超前的设计了,这5辆自行火炮在实验机械化部队和实验装甲部队中服役,它们进行了新战术的摸索和演练,并向英国高层做过展示,事实证明自行火炮拥有比常规牵引火炮更高的作战效率,并且它能够跟上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提供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持,是未来机械化部队重要的支援火力保障。

在此之后还开发了另外两辆伯奇MK IE,它拥有一个半封闭的炮塔,防护虽然提升了,但是火炮仰角受到很大限制,并且造成重心增高,实用性反而受到一定限制。

遗憾的是伯奇自行火炮并没有获得军方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是守旧的陆军思想阻碍了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资金考虑,要知道建立一支高度机械化的陆军部队并不容易,需要从战术转变,到装备购买、人员训练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每一步都在烧钱,急切之间不可能完成。

失去生长土壤后再先进的理念也很难发展,因此我们看到英国在30年代没怎么发展自行火炮,到了二战(1939年~1945年)期间只能搞出一堆临时改装版本送到战场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