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选择在嵩山封禅呢,OO免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6-29
唐朝建立之后,对祭祀封禅也是比较重视的。高祖和太宗时即制订了五岳、四渎等常年祭祀礼制:"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中岳嵩山,于洛州。"(《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贞观六年(632),众臣请求封禅,被太宗以"至敬不坛"(《旧唐书》卷二十三《礼仪志三》)为由拒绝。贞观十五年,太宗下诏封禅,为此,专程从长安来到洛阳,"会有彗星之变,乃下诏罢其事"。(《旧唐书》卷二十三《礼仪志三》)

高宗即位后,公卿数次请求封禅,"则天既立为皇后,又密赞之"。(《旧唐书》卷二十三《礼仪志三》)于是乾封元年(666),高宗赴泰山封禅。这次封禅能够成行,武则天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十来年后,另一个封禅计划在武则天心中酝酿。仪凤元年(676),"天后劝上封中岳";二月癸巳,高宗"诏以今冬有事于嵩山"。(《资治通鉴》卷二百〇二,仪凤元年条)此前的封禅地点都是泰山。但在武则天看来,封禅既然是向天神地只汇报治理国家取得成功,五岳的地位应当是相同的,都具备封禅条件。"高宗既封泰山之后,又欲遍封五岳"(《旧唐书》卷二十三《礼仪志三》),应该是受到武则天的影响。事实上,武则天只希望封禅中岳,这从她称帝后从不提封禅其它四岳,可以得到证明。

仪凤元年二月封禅中岳的决定,后来因为吐蕃犯塞,被迫取消。调露元年(679)七月,高宗又下下诏冬至封禅嵩山,因突厥反叛而取消。第三次决定封中岳,准备工作比前两次更加充分。《旧唐书·礼仪志三》记载:"至永淳元年(682),于洛州嵩山之南置崇(嵩)阳县。其七月,敕其所造奉天宫。二年正月,驾幸奉天宫。至七月,下诏将以其年十一月封禅于嵩岳。诏国子司业李行伟、考公员外郎贾大隐、太常博士韦叔夏、裴守贞、辅抱素等详定仪注。"(《旧唐书》卷二十三《礼仪志三》)同前两次一样,这次封禅最终告吹,因为高宗病情加重。第二年,高宗驾崩,封禅中岳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实际上也是武则天主导的封禅中岳大典的计划没有实现。

在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临朝称制,仍然想著封中岳。但此时武则天封中岳,可不是乾封时随从高宗封泰山时的"亚献"身份,而是要以"天子"的身份封天禅地。武则天为封中岳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垂拱四年(688),当唐同泰献上诡称在洛水中发现的上面写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文字的瑞石时,武则天不仅封洛水,亦封中岳:"又以嵩山与洛水接近,因改嵩山为神岳,授太师、使持节、神岳大都督、天中王,禁断刍牧。"(《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四》)中岳提升到"神岳"的地位后,更具备了封禅条件。武则天称帝后,决定正式封中岳。证圣元年(695),她宣布"将有事于嵩山,先遣使致祭以祈福助,下制,号嵩山为神岳,尊岳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嵩山旧有夏启及启母、少室阿姨神庙,咸令预祈祭"。(《旧唐书》卷二十三《礼仪志三》)这次封中岳神的夫人为"灵妃",此前,不曾见到五岳神中有哪个岳神夫人被帝王封为"妃"。武则天封"灵妃",意在提高女性的地位,为其封禅创造更多的条件。启母和少室阿姨本是夏启之母和启母之妹,武则天派人专程祭祀她们,表明上古之时就有值得人们赞扬的"伟夫人"。当然这里暗指武则天同样是"伟夫人",具备封禅的资格。事实上,武则天歌颂启母早就开始了,永淳元年(682)即命崔融撰《启母庙碑》,又命杨炯撰《少姨庙碑》,崔、杨二人高度她们为"神女"。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武则天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开赴嵩山,举行了中岳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封禅大典。《旧唐书·礼仪志三》记载:"至天册万岁二年(696)腊月甲申,亲行登封之礼。礼毕,便大赦,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城县为告成县。粤三日丁亥,禅于少室山。又二日己丑,御朝觐坛朝群臣,咸如乾封[泰山封禅]之仪。则天以封禅日为嵩岳神祇所佑,遂尊神岳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灵妃为天中皇后,夏后启为齐圣皇帝;封启母神为玉京太后,少室阿姨神为金阙夫人;王子晋为升仙太子,别为立庙。登封坛南有槲树,大赦日于其杪置金鸡树。则天自制《升中述志碑》,树于坛之丙地。"(《旧唐书》卷二十三《礼仪志三》)

武则天封禅中岳,突破了泰山为唯一封禅之地的旧制,使嵩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座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神岳。武则天封中岳神为"神岳天中皇帝",这在五岳中是第一个被封为"帝"的岳神,从而确定了其五岳之尊的地位。而其余四岳,则均是在北宋时才被加上"帝"号的。武则天封岳神夫人为"天中皇后"、启母为"玉京太后"、少室阿姨为"金阙夫人",这都是前所未有的。武则天封了这三位女性,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一个大胆的突破。

武则天封禅中岳,不仅对所封之"神"及人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对地名和年号的变更上,也说明了其"革命"性的一面。"登封"一词的原意,"登"指登泰山,"封"指封禅,同时也指所设的"登封坛"。武则天把"登封"这个词用到年号和地名上,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将"嵩阳号"改为"登封县",将"阳城县"改名为"告成县",以示其"登封"中岳,大功"告成"。

武则天一生最钟爱的山岳当属中岳嵩山。她不仅在嵩山进行了封禅大典,而且8次至嵩山。除调露元年(680)二月、永淳二年(683)正月、永淳二年(683)十月三度随高宗巡幸中岳外,以帝王身份幸中岳有五次:一为万岁登封元年(696)封禅中岳,其它四次为圣历二年(699)二月、圣历三年正月、圣历三年四月、大足元年(699)五月。
应该有三个原因:一是高宗已封禅泰山;二是武则天已称帝,毕竟是第一个女皇帝,所以封禅也要有别与以往;三是武则天比较喜欢嵩山。
第2个回答  2013-06-29
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性巧慧,多权术”的她一生却与“萃两间(天地)之秀,居四方之中”的中岳嵩山有着紧密地联系,并发生了一系列神秘而又鲜为人知传奇故事。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迫使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实际执政长达半个世纪。她排除万难,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在位和执政期间,与中岳嵩山结了不解之缘,先后(史料记载)八次来到嵩山,或祭祀封禅,或求神拜佛,或商议军国大事,或休闲疗养、观光游览等。先是劝告唐高宗李治封嵩山,再是到嵩山封禅,建离宫和行宫,并祭祀少室山,拜朝觐坛、箕山,启母庙,又在嵩山避暑养病和投放金简等等。尤其是公元696年武则天到嵩山封禅,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并把天册万岁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元年。登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已有1311年的历史。
武则天封禅中岳嵩山有如下几种理由:一是为了践祚帝位造势和寻找法理。登基后,封禅中岳,以强调大周女皇君权神授、天授,标榜自己是真龙天子;二是假借封禅获取信心,强化她的政治地位:三是抬高女性地位,向男尊女卑挑战;四是嵩山位居天中,地近神都洛阳,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嵩山地近洛阳,可节约开支,减少花费。武则天认为,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中”是天地人合的象征,日月当空是权力集中的体现。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中”是核心,核心为轴,轴为帅也,就是说我是圣母,是国君是一朝之主,如同嵩山一样,嵩山是中央戊已土,万物土里生,最滋润万物之地,赋于万物之本的主宰者。一句话,中岳嵩山是天下之中,占居中央位置,距玉皇大帝办公的地方最近,到嵩山求拜,就会有求必应;五是祈求嵩山神保佑,保佑大周国国运昌盛。武周之“周”,源于女皇父亲武士彟去世后,于显庆元年(656年)曾被唐高宗封为周国公,武则天由此上溯,追尊周文王姬昌为武周王朝的始祖文皇帝,以迁到洛阳附近的周平王少子姬武为睿祖康皇帝,“平王少子有文在其手曰‘武’,因以姓氏。”这样,徙居距嵩山最近之洛阳的周平王少子姬武——周国公——武周王朝终于一脉相承,使“君权神授”武周王朝多少找到了一点自圆其说的依据;六是完成唐高宗嵩岳封禅的夙愿。高宗一度产生过“遍封五岳”的想法,武则天怀着感激之情,选择高宗生前多次筹划而最终未能成行的嵩山,作为自己“告太平于天,报君神之功”举行封禅的理想地点,以此来表达自己感激高宗、继承高宗遗愿的心情;七是从政治方面来考虑,便于控制政局;八是从封建礼法方面可以回避李、武矛盾。登封嵩山可以巧妙地避开李唐王朝与武周王朝、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登山封禅是改朝换代、天下大治的象征。乾封元年登封泰山,李治代表的是李唐王朝,武则天如果再到泰山封禅,代表的将是武周王朝,意味着武则天篡夺了唐朝天下,武李矛盾将表面化;九是武则天崇佛信道尊儒,嵩山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祖庭,中岳庙又是道教圣地,这也是则天女皇登封嵩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武则天满足了登封神岳的大愿后,心情舒畅的武则天遂下诏大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免除了天下百姓今年的租税,并大酺九日。大周登封坛南有槲树,大赦天下之日曾在其树梢上置金鸡榜。为纪念这次登封活动,取“登封嵩山大功告成”之意,武则天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城县为告成县。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