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越高越好吗?

如题所述

1、像素和图像的应用载体关联,离开应用载体,无法谈论像素高好还是像素低好,无论是手机、相机还是监视探头等;
2、先说什么是像素,我尽量用大白话讲。像素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物理像素,一个是插值像素,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属性。物理像素不是越高越好,插值像素越高越好;
3、所谓物理像素,是平均阵列于传感器平面( 也有曲面的 )之上的极其细微的电子元件即光电二极管( 传感器技术是尖端技术,一个像素 = 一个光电二极管 ),一端为感光层,一端为电路层,负责将通过镜头接收到的光子元素转换为电荷信号,( 再由图像处理器将电荷信号转换为人眼可视的电子文档 ),电荷信号的质量取决于光子质量,并且决定图像质量。光电二极管感光层的面积不是固定不变的( 不同的传感器像素面积各有大小 )。像素感光层面积越大,同等照度下获取的光子量越高,转换成的电荷信号质量越好,图像质量越高;
4、所谓插值像素,是在物理像素的基础上,通过机内植入软件计算生成并插入到物理像素间隙处的成像点,其插值质量依赖于 AI 智能程度和物理像素本身的质量。插值像素多见于手机和部分使用数码变焦的相机。插值像素在本质上是人工智能,相当于绘画。插值像素越高越好,但插值像素只作用于通用图像格式( 比如 JPG 等 ),原始图像数据( 比如 RAW 格式等 )中一般不含插值像素,但也有厂商将插值像素强制写入 RAW ,这是有研发成本和技术的;
5、物理像素影响图像质量,插值像素则是锦上添花的计算机 AI 的产物,插值像素在计算摄影中使用较多,比如“一键光绘”、“一键虚化”、“数码变焦”等机内植入的成像效果。物理像素对图像的影响,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像素数量决定图像的输出画幅( 或者叫放大尺寸、可裁剪余地 ),二是像素质量决定图像的质量;
6、数码成像和胶片成像不同,胶片成像是银盐颗粒的化学反应,图像会有颗粒但没有噪点( 颗粒不影响像质,但噪点影响像质 );数码成像是光电转换电子技术,图像没有颗粒但会有噪点,因为在目前的电子技术下,光电转换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热噪也叫噪点( 这是物理现象无法避免,只是程度有不同 ),噪点的多少决定数码成像的质量,噪点越少像质越好。这在数码专业领域称之为信噪比( 有效信号与无效杂讯之比 )技术,信噪比越高,图像质量( 或声音质量 )越好;
7、在同等光电转换的技术下,电荷信号的信噪比质量( 也称为像素质量 )受制于光电二极管获取的光子质量,而像素获取光子的能力取决于该像素的感光层面积。打个比方说,像素的感光层面积就是窗户,窗户越大,同等照度下获取的光就越好;光越好,同等技术下转换成的电荷信号质量就越好;
8、由于各种不同的传感器的面积是定量( 恒定 )的,比如中画幅、全画幅、半画幅、4/3 英寸画幅、一寸画幅等等,其尺寸( 面积 )是规范统制的,但也有一些传感器是独特设计的,如佳能 1.5 英寸传感器就独一份,而像素是在传感器平面上布阵的电子元件,故不同的传感器面积和不同的像素数量,导致的像素密度( 像素总数和传感器面积之比 )是各不相同的。在研发传感器时,除了信号传输工艺、信号放大技术、电路导联方案等以外,像素面积的大小与传感器面积是匹配设计的,也就是说,传感器的设计像素密度越低,单个像素的面积会越大,其感光层的面积也就越大,同等照度下获取的光子的质量也就越高,反之像素密度越高,单个像素的面积就越小。故在同等传感器工艺下( 包括传感器制式、电路工艺等。同一时期、同一制式的传感器工艺基本相同 ),像素密度决定图像质量。说白了,就是像素密度越低,图像质量越好。当然,不同的镜头和图像处理器对图像质量也是有影响的,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9、在相同传感器面积下:像素密度越低 = 单像素面积越大 = 总像素数量越少( 不同面积的传感器则可以换算 ),像素总数越低像质越好。但像素总数不能无限低,必须满足应用载体对像素数量的需求。比如使用并满足 1080P 显示器的显示分辨率要求,需要 200 多万像素( 多出的像素无法被显示,但可用于放大显示或裁剪 );使用 4K 显示器,需要 830 多万像素;使用 8K 显示器,需要 3300 多万像素;打印或喷绘 A3 尺寸 300DPI 精度图片,需要 1700 多万像素,等等。专业领域对像素应用的要求,则参照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定律标准:画幅( 图像大小 )决定视距( 观看距离 ),视距决定点距( 像素点间距 ),点距决定 DPI/PPI ( 每英寸像素/墨点,即精度 )。 如果像素数量无法满足应用载体的需求,图像质量同样会下降;
10、像素数量和像素密度是一对矛盾,追求高像素还是大像素,就是熊掌和鱼的选择。其中,像素数量决定输出画幅( 放大尺寸 ),在保持同等细节的情况下,像素越高可以放得越大,但副作用是像素面积减小( 信噪比下降 ),而且对于数据处理速度、储存载体等也有更高的要求;像素质量决定图像质量,像素密度越低,单个像素面积越大,图像越是纯净,细节更加清晰,像质越好,但副作用是像素数量减少( 放大尺寸受限 )。
11、一句话言之,在满足自己应用的载体的像素需求的前提下,像素越低越好( 不算插值像素 )。如果需要更高的像素,则尽量选择更大面积的传感器。更大面积的传感器有两个显著优势,在同等像素数量的时候,具有更低的像素密度( 画质强 );在同等像素密度的时候,具有更多的像素数量( 放大强 )。当像素数量和像素密度不能兼得的时候,优先考虑像素密度;
12、以上都是基于同一时代或叫同代传感器技术下的结论,不同时代的传感器技术不同,不适用上述内容。传感器技术的代差,不容易讲明白( 都是术语 ),也不容易听明白( 比较枯燥 ),就不赘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1

(本文主要讲解手机相机,他和相机并不完全一样)

很多朋友可能对于相机的像素有些误解,比如 5000万像素 1亿像素 到底哪个更好?

其实成片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像素的多少,像素所决定的是一个图片的分辨率,像素越高图像的画质越清晰,比如说1亿像素,已小米的某款手机为例,分辨率可高达12032 9024,高像素所带来的好处是一张图片可以放很大且非常清晰,但他也会占有非常大量的内存,急剧地降低电池续航,处理相片的速度也会变慢,我觉得好看是第一前提,至于参数和分辨率都是次要的。

举个例子,徕卡SL2像素仅为4700万,作为最好的相机之一,售价高达4万9,那手机一亿像素可以好过徕卡吗?iPhone n代以来其相机一直为1200万像素,不可否认它成片质量也是一流水平,每年都会被各大厂对比,那你说他的1200万像素差吗?

真正决定手机相片成片质量的有好几个点,比如它的是他的 coms(图像传感器) 俗话说“底大一级压死人”说的就是传感器的尺寸,传感器尺寸越大,成片的质量就越好,我们看到如果厂商标明,比如1/1.28 '' ,那就是他的传感器大小。

还有比如它的μm(微米),微米简单来说就是指图像传感器上单个像素点的大小,像素点越大,成片性能就越好,比如厂商标明的1.22μm。

光圈,简单的来说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 光线 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 装置,光圈越大进入的光量越多,照出的图片越亮(就好比白天阳光充足看东西就清晰),大光圈还可以造出景深,更快的快门速度,拍摄效果也就越好,降低光线不足的噪点,比如厂商标明的f/1.8。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手机厂商的调校,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苹果的调校就非常好!

当我上面讲的当然也并不是全部,还有很多的点,我就不摊开来说,我主要是为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最主要的参数,如果有错误,还请大家指正!

目前手机coms主流里三星和索尼应该市场份额最高,目前我个人以为三星的GN2是目前最优秀的coms之一,无敌的大底,到现在为止还是最强,给大家放个对比

三星GN2: 1/1.12'' 的超大底,单个像素1.4μm,简直yyds

索尼家的IMX707也很优秀,1/2.8 '' 的大底,单个像素1.22μm

所以说今后大家如果在选购手机的话,可以看一下这几个参数,如果实在不会选的话,也可以关注一下我哟[狗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