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 “集”在的古文意思

集(jí)在古文中的意思:

一、动词

1、群鸟栖止于树上。

示例:集,群鸟在木上也。——《说文》

2、停留。

示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

3、集合;聚集;收集。

示例: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资治通鉴》(现在趁着他们的军队还没有集结,应该迅速追击他们。)

4、依就。

示例:天监在下,有命既集。——《诗·大雅·大明》(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

5、至;遭受 。

示例:不其集亡。——《国语•晋语》。(不能等到遭受毁灭。)

6、完成,成功。

示例: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左传•成公二年》(他想的太多,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

7、和协,安抚。

示例:安集洛阳。——《后汉书•杜诗传》(安置在洛阳。)

二、名词

1、诗文的汇集。

2、集市。

示例:那山里关帝庙有两处,集东一个,集西一个。——《老残游记》

3、中国古州名。北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东巴州置。取东北集川水为名,寄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扩展资料

“集”的字源演变

集,甲骨文中“集”字是(鸟)+(木,树),像鸟雀飞落在树上。有的甲骨文以“隹”代“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以三个“隹”代替“隹”,表示大量鸟儿栖息在同一株树上。

造字本义:动词,鸟群栖在树上。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众鸟共栖为“集”;众鸟同鸣为“噪”;众鸟齐飞为“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集

2. 请求文言文的集册

管 仲 相 齐

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

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劝忍百箴》)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奉:奉命

B.鲁人以兵纳之 纳:接纳

C.辞曰:若必治国家者 辞:告诉

D.故请之 请:请求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以兵纳之 而与坐而问焉

b.合立当事之 不当辅以争国

A.“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不同

B.“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也相同

C.“之”和“焉”不同,“合”和“当”相同

D.“之”和“焉”不同,“合”和“当”也不同

3.“民到于今受其赐”一句中“其”指代的内容是

A.召忽之死节 B.管仲之惠泽 C.叔牙之荐能 D.桓公之德政

4.下列句中加点的“死”字与“召忽死之”中的“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C.等死,死国可乎

D.管仲不死,为树功

以下5—6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

A.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B.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能死的原因的托辞。

C.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

D.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的原因的托辞。

6.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A.所以圣人并不要求召忽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功德。

B.所以圣人并不责问召忽为什么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作用。

C.所以圣人并不要求管仲去死,反而称赞他的作用。

D.所以圣人并不责问管仲为什么不去死,反而称赞他的功德。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②寡君……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③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

④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后,让公孙无知杀了襄公,立小白为桓公。

B.管仲、召忽奉公子纠之命逃到鲁国,子纠死后,召忽为他守节而死,而管仲不死,各得其所。

C.鲍叔牙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管仲,治理好国家,一定要请回他,故向桓公举荐管仲。

D.管仲任相后,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统一了天下,百姓感激他的恩德。

文言文阅读§2

柯 邑 之 盟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而,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侯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 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3. 寓言古文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

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南辕北辙 出处:《战国策》

原文: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南辕北辙>;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如果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4. 简短的文言文

文言文?!!什么内容的嘛?这个问题太好对付.

世说新语 容止

(7)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①。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②。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③。

《语林》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豪

爽第十三

(1)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①。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②。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译文】大将军王敦年轻时,原来就有乡巴佬这个外号,说的话也是土话。晋武帝召来当时的名流一起谈论技艺的事,别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点也不关心这些事,无话可说,神态、脸色都很不好,自称只懂得打鼓。武帝叫人拿鼓给他,他马上从座位上振臂站起,扬起鼓槌,精神振奋地击起鼓来,鼓音急促和谐,气概豪迈,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赞叹他的威武豪爽.

夙惠第十二

(3)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②。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 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罚虎窜臼诃铰撮歇郸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过江来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于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雅量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①。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②。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③。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④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译文: 祖士少喜欢钱财,阮遥集喜欢木屐,两人经常都是亲自料理。两种嗜好同是一种毛病,可是还不能从此判定两人的高下。有人到祖士少家,看见他正在收拾、查点财物;客人到了,还没有收拾完,剩下两小箱,他就放在背后,侧身挡着,还有点心神不定的样子。又有人到阮遥集家,看见他亲自点火给木屐打蜡;因此还叹息说:“不知这一辈子还会穿几双木屐!”说时神态安详自在。于是两人的高下才见分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