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伟人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2-17
一、发挥伟人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必须与红色旅游紧密结合
  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红色旅游年”。“红色”是一项独特的旅游资源。按照国家旅游局总体布局,全国确定了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经典精品旅游景区,众多革命纪念馆包括伟人纪念馆被纳入其中,成为红色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全国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热潮。从邓小平故里接待游客来看,今年1—9月,游客人数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大打红色旅游牌。今年1月,四川省红色旅游启动仪式在邓小平故里举行,拉开了红色旅游的序幕,全国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四川、重庆等地的游客蜂拥而至,人们纷纷到伟人纪念馆缅怀先辈,追寻足迹,接受革命教育,不少游人提笔留言,感怀先烈立下的不朽功勋,爱党、爱国之心溢于言表,散发出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我们还与重庆红岩、歌乐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组成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广大游客在不同的背景下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震撼。因此,伟人纪念馆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一定要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使广大游客在旅游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升华爱国情感。
  二、发挥伟人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必须立足于扩大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伟人纪念馆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纪念馆中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真实故事,昭示着华夏儿女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追求,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阐发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基本道理。因此,伟人纪念馆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而目前,一些未成年人,面对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感到无所适从,社会道德失衡,不良风气滋生,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爱国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树立。有的学者悲观地认为,一贯崇尚爱国主义的历史根基已经受到了严重侵蚀,一些年轻人已将爱国主义丢到了黑暗的角落,民族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淡漠,斗殴之风、新纳粹主义思想蔓延,下一代已难担大任。尽管悲观主义论调过于危言耸听,但若放任不管,其预言将变成现实。对此,教育未成年人增强其爱国主义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无疑,全国各地的伟人纪念馆应担此重任。
第2个回答  2015-02-17
第3个回答  2015-02-17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未成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从咿呀学语的小儿,到意气风发的少年、青年,都属于该类群体,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纪念馆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达到理想的效果。
  针对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宜多利用视觉效果达到目的,比如图片展、宣传片等,其中穿插互动问答,引导他们认识爱国主义。周曼卿小朋友在参观展览之后,若有所感,在留言薄上认真地写下了:“邓爷爷,您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有了您,才会有现在这个繁荣昌盛的祖国,我们会永远想念您、记住您的!”
  针对年龄较大的未成年人,宜采用较为综合的手段,比如图文、影像并茂的宣传方式,开展一些竞赛或者有奖征集等活动,在视觉冲击和强有力的互动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谌兴同学在参观结束后,心潮涌动,留下了:“我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都只因为你是我们生命中的灯塔。”
  针对即将步入高校或社会的未成年人,则须深化展览内涵,挖掘精神实质,不仅要见物、见景,更加见人、见思想、见精神,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文物史料进行科学诠释,赋予鲜活的时代内容。让爱国主义的思想在这些人的心底扎根。万川同学对展览感触很深。他说:“将来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实现自我对个人、家庭、国家、社会的人生价值。”此外,一些留学生、外国友人也通过留言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爱戴和崇敬之情。
  在针对未成年人教育方面,邓小平故里进行了有益尝试。今年6月,我们派出了2个宣传小分队,深入重庆、绵阳、南充等30多所高校,将展览办进大学校园,引起了高校学生的浓厚兴趣。不少学生在暑假期间到邓小平故里接受教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0多名同学不远千里,把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搬到了邓小平故里。据统计,7、8两个月,邓小平故里接待大学生达1.5万余人次,占这期间游览人数的1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