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王国维用“境界”评词,按我的理解,这“境界”一说所谈的应该是一个人在词作中表现出来的人生境界,它不仅仅是艺术,还是哲学。

“意境”,只是一种外露的氛围。“境界”则是无处不在,且深藏,潜行于作品之中的个人精神境界与纯粹。袒露作者的性情世界与内心独白。

真正有人生境界的人才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并不是,要人抬头仰视。心里默念着这是多么的高尚,我是多么卑贱。

王国维先生早就明白了,文学与人的关系,所谓文学即人学。

他所提出的境界之说,比意境更开阔,更准确。意境,仅仅是词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所表达的情感,而境界则是从词里铺展开来的个人活在人生中的大智慧!

有境界,是人生中一种纯粹。纯粹不是如平常人所说的单一。或者用简单就可以概括的去伪存真。纯粹指的是精神世界里的干净。这样的干净才能够散发出真正的智慧,博大之境界。

真正的好作品是可以跟人的心灵对话的。是能够提升人心境界的。这种作品,必定是在生活中获得了大智慧。自我获得了救赎,才能够影响他人,先自救,才能够救人。有境格自高,有境乃是文字中真正的高贵之气。

真假无需辨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两派之分。

文学都是假的,但文学又都是真的。我们看文学作品,它仅仅是一个人的表达。即使是个真实的事件在被转述之后也会被蒙上,转述人的个人色彩在里边。哪怕是微弱的。所以这个世界不存在真相,真相和绝对的真理一样,注定是悖论。

物我需两忘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因为早已物我两忘了。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者著我之色彩。

有我之境的写法很多,写无我之境的就很少了,正是写这种无我之境的才是写词中的正豪杰。

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你会跟着它悲伤或者意志消沉。你会跟他欢喜甚至心跳激动以至亢奋,这样的文字太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也就是相当于太多的人间烟火在里面。他再生动,不能给你人生的祥和和心灵的平静。

而物我两忘的境界是暗含哲理的人生大智慧。一个悟透生活的才能够真正融入生活,才能够真实的享受,把握生活。我所说的悟透并非就是那些所谓的有些人。把看淡了,看透了天天挂在嘴边,可是稍微遇到点事情,便觉得自己的人生堕入万劫不复深渊之人,这样的人假天真,伪智慧。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是珍惜自己,珍惜他人,珍惜时光的人。他的活,少了功名利禄的计较多的是清心寡欲的悠闲。

贵在静中得

有我之境,人惟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

有我之境也是由动到静的时候才能得到的。

写本身就是思

人生若是挣扎于欲望。必定是动的,虽说宏壮,却也揪心折磨。有着人生悲欢离合的复杂。

而静就是一种优美了,超越了欲望折磨之后的平静。这样的静不是麻木,而是成熟与超脱。自由静穆的面容,不管那容颜有多苍老,他都充满着典雅和高贵。

道法缘自然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作品中最自然的情感便是最真实的情感,这样的自然,发自内心的情感,不需要强势的述说。

如果细细体会,便会发现。真诚往往是不需要夸张的。这道理就是王国维的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琐屑。一些规律,往往限制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创作。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往往会将这些限制。阻碍创作的地方忽略,将素材按照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集中来组织。剔除掉生活中粗糙的地方。这样方称其为文艺作品。

为求自己的情感,真实感人,受到大众的认可。又必须从自然中求取真实素材。在之后的写作和组织中也是要按照自然生活的规律去编写创作的。所以即便是思想家,也是写实家。

人的真实情感是任何作品的灵魂。文字色彩只是外在的框架,无论你想表达什么,我们都需要从中看到一颗真诚的,描绘自然的心。

实情虚景乃境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也人心中之一境界。

境并非就是单纯的景物。境界存于人的心中,那就是人的喜怒哀乐,何为真景物,就是在作者笔下饱含着作者情感的景物。这样的景物,才可以说它是有境界的,否则就是没有境界。

情境,情境,“境”虽说是偏于物。但是这里更侧重于情的注入。有情的注入才能有境,也就是境界之成,乃是情景交融,物我融合,也是一个“真”字。人的感情在创作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一个麻木冷漠,对生活缺乏感情的人是无法使笔下的文字生动的。

事物表面现象的真,更是一种情感的真诚,合乎自然,发自内心。喜怒哀乐,情以物迁,既是现实主义,却又是浪漫主义。寄托情感的物是现实主义的啊,情感是浪漫主义的。景随情动,情迁景移。

境于一字中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境界全出也。

大小非优劣

词的境界是有区别的,有的境界是宏大的,壮怀激烈,壮怀激烈,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的境界是精细的委婉缠绵,比如“寻幂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这些都是不同类型的境界,很多人在读词的时候很喜欢以自己的偏好去评价一首诗的优劣。王国维认为境界没有高低之分,因为只要是美,就没有贵贱。美只是一种境界,很多时候只是个人的感受。

境界为本也

王国维所谓的“境界”之说,将诗词的种种融合为一个整体。或者说本身就是从整体去感知的。抓到的东西更全面。

他的“境界”学说是“全”,却又是一个整体上的虚,因为它是具体的。说他是具体的确又是虚幻的。而这虚幻却又是可以感知的,而他却又只能是感知,他跟下节的气象有一定的关联之处,这样的感知,也只有境界两个字能够概括。

气象乃诗品

太白纯以气象胜

诗词有气象,就犹如人有气场,一首诗词读完之后,它会在你的脑海里,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周围浮腾起诗词的情感境界。犹如舌之尝味,酸甜苦辣之分明。王国维欣赏李白的诗歌就是欣赏他的气象。

一池春水皱

文字大约要靠心去触摸,才能够触其肌肤,触其肌肤之后才能贯透其表里。“深美闳约”是指享美丽并有深意,文字简约却又有宏大的境界。

深至乃优美

词藻运用以率性,堆砌的方式,将大量精美绝伦的意向呈现在人们面前。没有一丝生命的流露与绽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