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戒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跟酒纠缠了半辈子,昨晚酒后对戒酒有了忽然顿悟——心疼则戒定。

以前屡犯的屡戒,都是因为被酒精伤了胃,身体的痛苦反应让自己在那一刻赌咒发誓,永远滴酒不沾。然而痛苦消失之时也即再次饮酒之日,一般最多也不过三五天的持续。

昨晚饮酒其实并不太多,今晨身体也基本没什么酒后反应,但饮酒时的亢奋,亢奋中的失态,失态中的失言,都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修为观,如同一个武生被硬生生演成了小丑那样不协调,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在懊悔不已中剧疼,让自己对酒精、对饮酒这种行为莫名憎恶。

哀莫大于心死,戒莫定于心憎。

佛家对于戒除女色有“不净观”、“白骨观”的方法,就是将一个绝色美女透视成人皮包裹着的肝、肺、肠、屎、尿等一堆人血杂碎的“革囊众秽”,一堆白骨,从而心生憎恶,再无欲念。这一次饮酒后,并没有刻意去“透视”,但憎恶感自然而生。

这感觉像极了禅宗的“顿悟”,在某一瞬间意识击穿时空,直达真如。

但顿悟的一瞬之果,一定是来自于渐悟的日久之功。

饮酒至今,身体健康,屡受伤害,年岁愈长,戕害更甚。

饮酒让记忆受损,这对一个喜欢阅读、求知欲极强的人,是近乎于恐怖的灾难。

饮酒浪费时间,不但觥筹交错虚耗光阴,酒后数小时,甚至是一两天的后遗症,也让人不能正常工作、学习。

饮酒失言失态,在酒精的刺激下,人的言谈举止与正常的自己判若两人,洋相百出,甚至导致打架等过激之举、荒唐行为。

以上种种让自己无数次生发戒酒的念头,也实施了很多戒酒的方法。最近的精进群控酒打卡是最有效的一次,控酒概念已深入意识,每次饮酒都有一种罪过感。长期控酒意识的积累,才有了对喝酒的顿然憎恶。这特别像某个影视剧中的一个小和尚,他长期修行,吃斋念佛,但一次被人恶作剧,误吃了肉,知情后大恐呕吐。

当然,心生憎恶,从此远离,我觉得这只是戒酒的第一重境界。

不喜不恶,见之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这可算做第二重境界。

论语句:“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一个人将自然法度,世间规矩内化入意识,规矩便不再成为束缚,最终达到知行合一、随心所欲的境界。当我们能够把健康规律、饮酒的利害关系参悟明白,化入意识,深入骨髓,那喝与不喝都能收放自如,便不会为酒所伤,不会为戒所限,饮酒与不饮酒都成为有益于身心健康之举。这就达到了戒酒的第三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

我先从第一重境界开始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