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9-08
1、匡衡出身于务农之家,却自幼好学,勤奋向他。尽管家境贫寒,他仍通过帮工以赚取学费,拜师学习《诗经》。他的努力使他在《诗》的理解上达到独到深刻的境界,当时的学者甚至有这样的说法:“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指听匡衡解说《诗经》能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然而,匡衡的仕途起初并不顺畅,尽管九次尝试,才以丙科成绩获得太原郡文学卒史的职位。尽管如此,他对《诗经》的深厚造诣还是赢得了包括元帝在内的儒学之士的推崇。
2、苏秦在未能如愿以偿地获得官职后,遭受了家人的冷眼。于是,他埋头苦读《六韬》、《阴符》等兵法,夜以继日地努力。在夜深人静时,他常用锥子刺股以保持清醒,这种极端的自我激励方式最终成就了他的学识,使他成为战国时期的政治活动家。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成功源自勤奋,而努力是成就的基石。
3、王亚南年轻时便立志投身学问,为了争取更多读书时间,他故意把睡床的一脚锯短,以便疲劳时翻身惊醒自己。这种方法帮助他年年成绩优异,成为班内佼佼者。他后来成为杰出的经济学家,其成就源于少年时的勤奋读书。
4、孙敬是东汉时期的政治家,他自幼勤奋学习,常至废寝忘食。为了防止打盹,他发明了用绳子系在房梁上,一旦头垂下,头发就会被拉扯,从而惊醒。这种方法帮助他积累了广博的知识,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大学问家。
5、万斯同是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他参与编撰了《二十四史》。然而,他小时候却因顽皮而在宾客面前失态,被父亲关在书屋中反思。在《茶经》的启发下,他从厌恶读书转变为勤奋学习,终成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并参与了《明史》的编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