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电影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3

1966年,电影《大浪淘沙》被定性为“反革命”作品,由于严重歪曲革命史实,被列为“十大毒草”之一,随后遭到严格的审查和禁止公开放映。导演伊琳因影片被错误地关联到陶铸,被剧组一些人批判,被认为是陶铸的“内线”人物,遭受了无情的批斗。在“文革”期间,伊琳的健康严重受损,体重骤减,尽管卧病在床,他仍被送往英德劳改茶场进行重体力劳动改造。直到1972年秋天,他才获准返回厂里,但厂方拒绝接收他的组织关系,档案被暂时存放于省文化厅。


在处境稍微好转后,伊琳渴望重新投身电影工作,他主动负责了如《白马将军》、《革命母亲李丽英》和《横空出世》等剧本的创作,但由于各种阻力,这些作品未能公映。尽管如此,他依然积极,参与了儿童故事片《小螺号》和粤剧戏曲片《沙家浜》的指导工作。1979年,蔡辉厂长传达上级命令,任命伊琳为珠影厂副厂长,然而,此时的他已经64岁,身体状况极为虚弱。临终前,他满怀激情地回忆起曾与罗戈东副厂长合作修改《大浪淘沙》剧本的往事,表达了再拍一部故事片的愿望,这是他生命的最后愿望。遗憾的是,11月27日,瘦弱的伊琳离世,他的任命姗姗来迟,未能实现他的电影梦想。


《大浪淘沙》不仅是电影历史上的一个曲折片段,更是中国电影在特殊年代中坚韧前行的象征。尽管饱受磨难,电影艺术的脚步始终坚定地向前迈进,永不言弃。




扩展资料

大浪淘沙,为中国成语,比喻做事情要经过重重考验。另有同名琵琶独奏曲和国产电影。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