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任何人熟的太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德国作家莱辛说:不要相信对任何人什么都相信的人。

人与人相处,需要诚信建立长久的友谊。

然而日久才能见人心,即便再坦诚,也千万不能和人熟的太快,不能对什么人都相信,刚认识就傻乎乎的把自己的老底交代清楚。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一句话:“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01

和人熟得太快,是场灾难

《后汉书》有记载:“骃闻,交浅而言深者,愚也。”

跟交情浅的朋友,说过多的隐私的事情,是愚蠢的。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才能见人心,与人相处应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切勿过于自来熟,见谁都觉得一见如故,与之交浅言深。

殊不知,可能给自己埋下了未知的祸患和灾难。

彭羕是刘备账下一位名士,被刘备贬到江阳去做太守前,去拜访了马超。

送别会上,彭羕和初次相识的马超大吐苦水,说刘备是没有见识的老兵痞。

后来又对马超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一听彭恙有造反之心,为避免被牵连。

等彭恙一走,马超立马向刘备报告了此事,于是彭羕被杀了。

鬼谷子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很难不赞同,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对别人交浅言深,随意说出心里话,是一种存在风险和极其愚蠢的行为。

你觉得自来熟是和别人套近乎,但实际上,对方可能对你谈论的话题压根不感兴趣也不会产生共情。

喜悦分享错了人,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炫耀;

秘密分享错了人,就变成了伤害自己的利器。

正如苏轼所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千万不要和任何人熟得太快,是社交原则,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

图片

02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和人相处,让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处久了不会使对方产生厌恶。

有多少人初见时,甚感似曾相识,相见恨晚,很快便无话不说,每次聊天都言犹未尽。

又有多少人久处之,渐觉话不投机,白头如新,最终变作点头之交,每次见面都视如陌路。

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上班期间,认识一个新同事,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平时一起逛街、一起聊八卦,越相处越觉得趣味相投。

年会时,两人有幸和直属的上层领导同桌吃饭。

聊天期间,领导问起她的职业规划。

她刚要认真回答,同事就抢先说:

“比起未来的职业发展,她更想当一名网红。”

这次机会难得,她想好好表现一下,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为以后升职做铺垫。

没想到同事竟把两人私下的玩笑话拿出来说,令人十分尴尬。

如此几次后,她便渐渐和这位同事疏远了。

有人说:成年人的关系都是循序渐进的。

一段关系的开始,不能直接走向知己,因为其中充满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风险。

长久的感情,不需要相见恨晚,不必日日无话不说,而是日积月累中,由浅入深,日渐吸引。

久处之,发现彼此三观一致,相顾无言,你却懂我。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那些十倍速亲近你的大多数,亦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十倍速离开你。

正如弘一大师晚年所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朋友之间相处,如果过于追求表面和短暂的情绪价值,而忽略深层次的交流,不会长久也成不了至交。

图片

华盛顿说:真正的友谊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十分赞同,有些感情,处着处着就淡了;有些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

一段感情,来得热烈,未必能长久持续;不亲不疏,未必会形同陌路。

人和人之间,熟得太快未必是件好事,亲疏有度,才能久处不累,相看不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