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陈安上榜仅一月,朱元璋为何就下令杀死他?背后牵扯一桩奇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陈安是洪武三十年二月殿试的状元,他也是朱元璋重开科举以来明朝的第六位状元,可陈安还没来得及为自己高中状元而庆贺,朱元璋便下令将他处死了。 这件轰动朝野的事件,叫做"南北榜案",又称为“洪武三十年科举作弊案”

要了解朱元璋为何要处死陈安这位悲剧状元,咱们需要先搞明白三件事:

1、科举作弊案是怎么一回事?

2、朱元璋为何要处死陈安?

3、朱元璋狂怒的原因是什么

三件事层层递进,第一个问题牵涉到陈安被杀的背景,第二件事牵涉到陈安在作弊案中担任的角色,第三件事则关系到朱元璋站在君王的角度是如何看待陈安他们的。

一、事件经过

整件事,要从本次会试揭榜那天说起。

三月廷试过后,翰林学士刘三吾选出了五十二位考生作为当届的进士,其中: 陈安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谔为第三名

考中进士的人自然欢天喜地,而没考中的人难免心态失衡,加上当届榜单上榜的全是南方人,北方的读书人一个没上榜,这就更加招致了北方学子的不满。(南榜)

北方学子联名上疏朝廷,表达自己的不满,认为考官 刘三吾、白信蹈 偏袒南方人。

为了平息北方学子的愤怒,朱元璋于是下令,命侍读张信等十二人,和 陈安 等几位上榜学子一起每人重新阅览十份北方士子的文章,好从中挑选出几位北方学子上榜。

四月底,复审人员终于拿出了最后的结果,遵照上命,他们选出了几位北方学子,并将相应的文章呈现到了朱元璋眼前。

朱元璋随意翻了几篇这几位入选的北方士子写的文章,不看不要紧,一看简直把朱元璋吓了一跳:“这些都是写的什么东西?语句不通也就罢了,还敢妄议朝政!看来先前我是冤枉 刘三吾 了,这分明是你们自己的过错。”

面对这样的结果,北方士子和北方官员自然不服,他们又宣称,这是刘三吾故意让人挑选出一些有问题的文章,故意羞辱北方士子。

张信坚称:“刘三吾先生的审核结果没有问题,是士子本身文章有问题。”

但别管这事是真还是假,但是这顶帽子扣下来,朱元璋就必须重视,于是乎,他又第三次派人复查考试中是不是真有人作弊了。

这一次,朱元璋亲自阅卷,选出了六十一北方士子上榜,原本的南方士子陈安等人纷纷落榜,北方士子韩克忠为第一名、王恕为第二名、焦胜为第三名。

二、朱元璋雷霆手段,强势收场

朱元璋亲自审核,自然不单单是换了一份上榜名单,复审的侍读张信、考官白信蹈等二十余人被判处了凌迟处死,大儒刘三吾被判流放。

参加阅卷的 陈安、刘谔、尹昌隆三 人,尹昌隆因为很能审时度势在阅卷时狂推北方士子得以免责,而陈安和刘谔这两位学生可就没有那么圆滑了。

他们毕竟才是二十出头的少年,前半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钻研书籍,对于官场上的人情世故可以说一窍不通。

这两位在阅卷时,为了不得罪人,干脆采取了和稀泥的方法: 既不说北方士子作品不好,也不说好

但盛怒中的朱元璋哪里吃这一套呢?

他以“ 安、谔进卷,不行明白用笔批直,有惑圣览 ”为由,将两人交给吏部“ 发威虏安置 ”,四月份的时候,又下谕旨打算宽恕他们,仅做贬官处理: 安降鸿胪寺司宾署丞,谔降司仪署丞

眼看,这件事就要翻篇了,御史却上奏书说这样处置难以服众。

于是乎,贬官便改成了连坐,两人也被处死了,就陈安这遭遇大概能排进最惨状元前五了。

南北榜单的事,显然并不像大家争论的那样,是刻意为之的阴谋,因为从刘三吾和张信的过往经历来看,他们实在没可能会作死到刻意去偏袒一方到五十二名皆南方士子的程度。

事件发生时,刘三吾已经八十五岁,那时候的他是享誉大江南北的名儒,史书称赞他是“ 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 ”的品德高尚之士,他何来的理由去犯事呢?

朱元璋也深知其中关键,所以尽管他将副考官在内的二十人判处了凌迟,却只对主考官刘三吾判了流放。

显然,朱元璋是知道整件事的处理结果,并不是出于真相,而是出自于君王平衡各方的考量

案件发生时,朱元璋太老了,离他去世,不过一年时间。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看整件事,咱们不难发现,摆在朱元璋面前的问题并不是本次科举是南方士子有才还是北方士子有才这种小事,他需要操心的是:

1、科举的目的不光是为了选拔人才,还是为了笼络各方,让各个势力诚心归服。当时江南富庶,文化繁荣,每届高中的人才比例都远高于北方,朝堂之上乡党之争已经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本届科举只取南方士子,会不会进一步破坏朝堂的平衡呢?

2、元朝在北方的影响力依旧存在,有不少元朝时期的读书人,并不愿服务于朱元璋,身为一位君王,他明白自己必须要给北方士人更多的利益,让对方意识到跟着自己更有钱途,他才有可能巩固北方的民心。

3、自己已经老了,可继承人朱允炆却并未真正成长起来,还不足以去驾驭满朝文武,他必须要想办法树立权威,为朱允炆上位扫清不满的声音。

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中,陈安很不幸成为了垫脚石,这也最终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明史》 志第四十六 选举二

【2】《明朝小史》

【3】《双槐岁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