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什么叫做纹绣 浅谈纹绣行业提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9-08
纹绣,实际上是一种微创伤性皮肤着色,不属于医疗美容。它是将色素植入皮肤组织内形成稳定的色块,由于表皮很薄,成半透明状,所以植入的色素通过表皮层呈现出植入色泽,以达到掩盖瑕疵、扬长避短、修饰美化的作用。由于刺入皮肤的色素均是小颗粒状、直径都小于1微米,植入后很快就会被胶原蛋白包围,无法被吞噬细胞吞噬,从而在皮肤表层形成半永久的标记。称为“纹绣”亦“文绣”、“文饰”。现代纹绣包括其中三项:纹眉、漂唇、纹眼线。
一、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美容行业从发展伊始,就面临着一个尴尬的舆论环境,任何一个行业在未发展成熟的时期都会备受社会考验。直至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人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它的。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层次人才进入这个领域,也为行业内的整体提升带来巨大的压力。
其实,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无法对每个行业的人才均等分配,因为每个行业都具备一种人力资源自适应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优化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过并不代表分布在行业中的每个位置的人员都应该安守其位,反而更应该思量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就纹绣行业来说,美容教育培训应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建立与美容院校合作办学,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机制才具有造血功能,成为深造和输送人才的金字塔。
二、技术更新永不止步
从80年代早期开始,纹绣由台湾传到中国大陆,当时所谓的纹眉,就是先用眉笔画出眉形,再用纹眉机一针针往轮廓里填色料,生硬死板,更无真实感可言。再加上当时的纹眉机技术是单向行针,通过针端直刺入真皮层,容易出血红肿,非常疼痛。
90年代开始,纹艺在社会的更新换代中,加快了技术改进的步伐,创造了具线条美的绣眉技术。利用专业针具为皮肤上色,使眉毛线条看来更清新、明朗,痛楚亦比纹眉技术减少,但仍显生硬且会变色。
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加快,人们对纹绣之美的意识有了别样的变化。纹刺的手法、项目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纹眉、纹眼线、纹唇等更加受到美容界的青睐。人们不再追求乌黑发蓝的“大刀眉”,而更倾向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从文眉、绣眉到植眉、飘眉等等,皆旨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迎合人们对美的意识的追求。
归根到底,行业技术的健康发展应该能紧随消费者潮流动态的变动而做出相应超前的技术更新。
三、纹绣行业标准亟待规范
行业标准的滞后、市场规范化的严重缺位,成为纹绣行业在中国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目前中国的纹绣市场,技术水准、卫生条件参差不齐,感染率、事故率较高。另外,生产销售的纹绣产品琳琅满目,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原料品质问题尤其严重,成本出现下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境内,从事纹绣行业的人员至少在一千万以上,即使每天一个人做一例纹眉、纹唇,就会造成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结果,如果产品质量或卫生条件有问题,那将是很危险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纹绣行业健康发展的致命伤。
中国国际健康美容纹饰专业委员会主任大卫•埃先生生前一直提倡加快规范中国纹绣业的行业标准,并根据十七年的纹绣从业经验,按照消费者、操作者的安全保障,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这三大模块总结出7000多条标准细则,为后人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纹绣盈利模式与时俱进
所有的时代都不缺少奇迹,只是这个时代的奇迹都浓缩在商业的聚光灯下。对事业的发展与对爱国的坚定截然不同的是,我们毫无必要坚守阵地。因为,事业可能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的一份工作,而成功的事业,却是你比对手有绝对开阔的眼界。守着一亩人人都抢的肥田,可能到你有幸分一杯羹的时候已是残羹冷炙!如果有同样一亩田,在人们还没有慧眼意识到要汹涌而上时,何不快人一步,做主动分羹的主宰者呢?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亩肥田。互联网的兴起,不是这两三年势如破竹的闯进中国的,它早燃烧得已如火如荼。
专门针对纹绣行业的电子商务模式正在快速崛起,其中以精英纹绣俱乐部为代表的纹绣网络化领域开拓,它不仅为纹绣名师与纹绣消费者、纹绣品牌商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在纹绣师个人宣传推广、包装策划及教育培训三大服务中也一定程度引领了行业走向。
五、纹绣理论总结紧跟行业发展
绝大部分行业都是这样:先由技术与实践带动行业经济起步与发展,在发展同时必须注重理论的总结与研究,毕竟,一个行业的成熟总是以其理论为参照标准。
纵观互联网或论文数据库上关于“纹绣”的研究,寥寥几篇,少之又少。于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确实不符合实情。据调查,大部分纹绣师每个月的实操次数平均在10次以上,但是对实操的总结和新专业技能的形成理论绝大部分没有文字资料,这确实是一大资源浪费。如果能有效的整理成文,不仅能为纹绣行业的理论发展推波助澜,更能供后人借鉴,吸收实践经验,实属利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