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第一反抗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身边总是听到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之前很听话的,接近两岁就开始“不听话”,甚至跟我对着干”。究竟是小朋友身上发生了哪些状况,从一个乖宝宝到一个“小坏蛋”?随着感知觉,思维,运动的发与成熟,他们逐渐认识到作为个体的需求和想法,因此他们会从被动的接受他人安排到听从自己的安排。这个阶段的孩子怎么有效沟通呢?我们先来看看逆反对人格发展有什么意义。

➡️首先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一岁半到3岁,儿童心理发展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主性,独立性是孩子成长的本能需求。

➡️逆反有助于孩子锻炼自理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习惯。很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到了上幼儿园什么也不会,实际上我们往回追溯来看,孩子独立性差是因为孩子在两三岁左右出现自主意识的时候过多的干涉控制,使孩子的自主性发展收到了限制。举个例子,一岁半的小朋友就有自己穿衣服的愿望了,但是他们还不能独立完成,也不会拒绝成人帮助。可是到了两岁,你依然握着小手帮助他,他就会把手缩着不让你碰。可是家长会因为他穿不好,时间长仍然帮助他穿。到了三岁又开始抱怨你都快上幼儿园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自主性的缺失短期将直接影响自理能力及习惯的养成!

➡️家长对孩子的自主意识一味的采取干涉 控制 支配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需求产生怀疑,破环意志力的形成。

如何在反抗期保护孩子的自主意识 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呢?

➡️让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力所能及是指孩子愿意去尝试,通过尝试能够获得技能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穿衣等,孩子主动性最强的阶段恰恰都是在他们做不不太好的时候,并且错过这个阶段会孩子的主动性会逐渐下降,当孩子出现想做某件事的愿望时,不要只凭他们操作的熟练度来决定,给孩子宽松的容忍性和时间,保护他们的自主性和发展技能。

➡️对孩子保护而不是干涉。例如 想用剪刀,可以提供安全剪刀并且在旁边看护。

➡️给孩子自主决定的权利和机会。自主性往小了说是孩子有没有自己想做的事,往大了说就是一种不人云亦云,有自己主张并坚持自己主张的态度。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穿哪件衣服,和家长商量周末去哪玩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