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与《高老头》:微缩的社会百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全文约1464字

阅读约需要5分钟

巴尔扎克凭借《人间喜剧》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其塑造的守财奴葛朗台以及被女儿们像榨柠檬般吃干抹净的高老头形象妇孺皆知,在资本主义对金钱狂热爱好的背景下,人性冷酷到难以捉摸,现实却直指向你对未来最坏的打算,同样的悲剧结局,以葛朗台先生和高老头为主人公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微缩的社会百态。

剧情上,《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呈现出榫卯结构的契合度。葛朗台是远近闻名的农场主,大片大片的葡萄园足以让他操控整个索缪葡萄酒市场,他精打细算,吝啬出名,对黄金有着狂热的爱好,比起黄金,他的妻子和女儿不值一提,在父亲的悉心调教下,欧也妮学会了父亲那一套严密的致富机制,葛朗台死后,欧也妮拿着大把的黄金,她乐善好施,却拒绝了婚姻,不苟言笑。

同样悲惨的故事,面条商高老头居住在沃雷公寓,为了少掏租金,他从一个月支付一千二百法郎的屋子搬到了四十五法郎一月的屋子,他变卖了几乎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只为了满足两个宝贝女儿的一切要求,大女儿仰慕贵族,他让她成为了德·雷斯托伯爵夫人;二女儿喜欢金钱,他让她当上了银行家纽沁根的太太,他有积蓄时被邀请到女儿家吃饭做客,没有了积蓄后便受到了女儿女婿的刻薄对待,临死前没有一位女儿愿意放下手中的所谓“困境”来向高老头告别,高老头伟大无私的父爱败给了资本主义拜金主义下扭曲的人性。

两位父亲,一个爱财如命,一个慷慨无私;两家女儿,一个畏惧父亲屈服于父亲,一个剥削利用父亲,巴尔扎克用了大手笔刻画泛着黄金罪恶光芒的社会背景,借助简单的故事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悲剧性的结局抒发了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丑恶扭曲一面的控诉。

在巴尔扎克笔下,人性善与恶的界限分明,善人们围着金钱惴惴不安,恶人们为了赢得金钱在斗兽场上大打出手,他们用亲情爱情谋略做武器,葛朗台先生和高老头的两个衣着光鲜的女儿便是如此。

除此之外,巴尔扎克还展现了多位政治野心家的成长,比如多次在巴尔扎克的作品里出现的野心家伏特冷,他洞悉政治法律的运作规律,懂得哪里有漏洞可钻,他激昂地发表对社会黑暗的控诉,却是自己不得意的牢骚之词,他千方百计往上爬,干的是大买卖,他掩饰了自己苦役犯的身份寻觅同样有野心的人并帮助他想出些恶毒的阴谋,在《高老头》中他看中了贫苦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想要从他的姻缘中大赚一笔,不料中途身份败露锒铛入狱,而这位大学生的野心在于,他不寄希望于学业,而痴迷于勾搭上一位有权有势的太太,他拿着一家子人省吃俭用的一千二百法郎在灯红酒绿的巴黎流连于各个夫人之间,他利用母亲、妹妹们对自己的爱从家中拿钱装扮自己,为的是自己能有一块进入上流人士门第的敲门砖。

在人物数量比较少的《欧也妮·葛朗台》中也有这样的人物,葛朗台先生的侄子沙尔在父亲死后前往印度,他靠着贩卖人口大赚了一笔后回到了巴黎,在这里有深爱着他的葛朗台小姐,然而沙尔在回国后寄给葛朗台小姐的第一封信中这样写道:“眼下我拥有八万法郎的年收入。这笔财产能让我和德·奥布里翁家联姻......我根本不喜欢德·奥布里翁小姐;可是,和她结亲,我可以保证我的孩子们前程无可限量的社会地位。”就是这封信杀死了葛朗台小姐心中的爱情。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有别的痛苦。”除了金钱之外一无所有未尝不是一件痛苦。巴尔扎克凭借出色的刻画艺术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或多或少能从他们身上看见人性共通的地方,洞察人性,是一种伟大。

哈喽呀!今天的推送就到这里啦,喜欢的朋友们关注欧,书评影评剧评都有哒!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