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件【三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1
【 #课件# 导语】课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 无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

  2、积累7个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认读10个生字。

  2、学习“大口框”,在描写的过程中掌握四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可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瞧,现在它就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2、谁会读这个秘密?[出示第一小节]

  3、原来大自然也有语言。[出示课题]

  4、自: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言:

  1)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字?

  2)给它找朋友。

  5、齐读课题。

  6、过渡:虽然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不会说话,但是许多现象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听。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范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词语,注意平翘舌音

  2)区别字形并组词(甩、准)

  3)书空“圈”字,你知道这个字的部首吗?

  4)给“临”扩词

  三、感情朗读,进行背诵

  1、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语言?

  2、第二节

  1)会读这句话的小朋友起立,齐读。

  2)“准是”什么意思?

  3)填空:[白云飘得高高,_________,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4)背诵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五节

  1)你能找到“往”的近义词吗?

  2)一道道圈圈是什么?(年轮)

  3)“甩”的动作是怎样的?(摇动、摆动)

  4、“我问你答”的游戏(教师引背)

  四、第六小节

  1、引读

  2、妙:怎样记住它?“妙不可言”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大自然的语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4、那么只有怎么做,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五、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你们能不能也当小诗人,照着课文的样子也来编一段小诗?

  3、读词语开火车

  4、书写指导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树桩、蝌蚪

  

2.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教学重点】

  1、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2、明确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研讨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了基本内容及全文的说明顺序。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学习第一、第三部分知识。(一名学生复述基本内容、说明顺序,多媒体显示本课教学重点。)

  二、齐读前两段,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特点

  1、多媒体演示四季图;

  2、多媒体显示问题,学生思考:

  ⑴第一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什么?

  ⑵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⑶从前两段看,本文说明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⑷请选择其中至少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过渡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丰富的物候现象,那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6~10段。

  三、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顺序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2、找出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词,并说明这些词语的作用。

  3、指出这几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4、第九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5、作者安排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四、巩固提高

  逻辑顺序包括哪些?

  五、拓展练习

  排列语序、段序(文字材料)

  六、布置作业

  1、学生自由朗读;

  2、多媒体显示问题,小组研讨、明确。

  七、巩固提高

  逻辑顺序包括哪些?(多媒体显示)

  八、拓展练习

  排列语序、段序(文字材料)

  九、布置作业

  1、收集至少三则农谚,并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想一想:怎样给一个小学生介绍有关“透镜”和“噪音”的知识,并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和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花香鸟语、决定因素、纬度的差异(首先)

  草长莺飞、经度的差异(第二个)、空间因素主

  高下差异(第三个)

  古今的差异(此外)时间因素、次

  

3.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了解一些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情景导入-预习检查-朗读感知-阅读探究-课后反思

  5、朗读比赛、知识抢答、知识讲授、自读分析

  6、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教学难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那么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语言吗?找同学回答。我们的一些谚语中很清楚的表达了大自然的语言。找同学说说自己搜集到的天气谚语。

  二、作家作品简介

  指名学生介绍,大屏幕出示,共同掌握。

  三、字词

  音、形、意(大屏幕展示,以检查为主)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读,根据提示将课文分为四部分。

  大屏幕出示结构问题,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之后指名回答。

  2、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a、本文是一篇什么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

  b、课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

  五、具体研讨

  分段进行,大屏幕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具体阅读,分组讨论。

  1、a、朗读分析第1自然段,概括段意

  b、在文中划出描写一年四季的词语

  2、朗读、分析第2、3自然段,归纳段意,分析说明方法。

  3、朗读第4、5段,归纳段意、分析说明方法。

  4、朗读6-10段,归纳段意,分析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5、朗读11-12段,研究物侯学有哪些意义?在文中划出来。并思考说明顺序。

  六、小结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入手分析。

  七、拓展延伸

  大屏幕展示,指明学生解释

  1、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2、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b、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八、积累

  说出你熟知的农谚,并作积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