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友善厕所”是人性化的文明包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IDAHO)。这天,北京一家NGO纪安德咨询中心发起了这项鼓励商户和各种机构设立性别友善厕所的活动。近期,他们将推出标注了北京性别友善厕所位置的地图。性别友善厕所,或称男女通用/共用厕所、无性别厕所、性别中立厕所、中性厕所等,是指没有性别之分的公共厕所,供男、女、各种性别的人,包括跨性别人群使用。(东方网6月15日)

三伏天,到一些景区旅游或到繁华商业区办事,任凭骄阳似火也不敢多喝水,就是怕厕所外“一字长蛇阵”般的队伍。大人还好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饮水量,但小孩子的饮水量却不能控制,因为那对孩子来说,将是一种比三伏天的酷热更大的残忍。可以说,在目前的很多公共场所,都存在着厕所资源告急的问题。如一些车站或景区,厕所门前总是人满为患,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初规划设计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资源利用不平衡的问题,同是人满为患,但女厕门前的队伍却更长一些,这就意味着本已稀缺的资源,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而这家纪安德咨询中心,发起的这项鼓励商户和各种机构设立性别友善厕所的活动,本意是推动“国际不再恐同日”的宣传。对于公众来说,也许并不明白“国际不再恐同日”是怎么一回事,但公众如厕难的问题却由此多了一条解决的思路,不管这个活动的主观意图和价值层面有多深,但公众考量的是给自己究竟带来了多大的便利。很显然,“性别友善厕所”的别名有很多,但其核心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淡化性别,整合了稀缺的厕所资源,这会使现有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极大提升,这对于社会资源的深层共享来说,是提供了一种更开放的思路和更接地气的实践。

就很多大城市的人口密集程度来说,原有的基础公厕资源早已不堪负重,而城市的升级或大幅改造,并不是吹吹灰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甚至还会涉及到城市的老旧部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更会对原有城市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显然,解决一切问题都指望大幅改造现有城市的思路很难行得通。而相比之下,盘活现有资源就应当成为解决如厕难这类问题的首选思路。因为,盘活现有资源,不占用新的土地,而且涉及的资金较少,见效较快,这不失为一种物尽其用甚至是“点石成金”的好思路。

“性别友善厕所”厕所的出现,可能会令一些人感到尴尬,因为它对传统观念确实构成了一种冲击。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内急之时进不去厕所是一种更大的尴尬,我们已经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城市内,既然一时还找不到十全十美之举,那就应当开放地看待这个现实。再说,到公共场所如厕,谁都不是为了享受那里的十全十美,而只是为了解决内急之需。因而,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对“性别友善厕所”不必提出尽善尽美的过高要求,按着价值排序,解决如厕难问题,才应当排在第一位。至于随之可能出现的所谓尴尬和不适应感,则只能难过自己观念的进步来给予化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