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权益,归根到底要靠女性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一、 全职妈妈的出路

朱敏毕业于重点大学,原本可以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但是为了照顾孩子,她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当婚姻出现问题,朱敏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时,“全职妈妈”的身份使朱敏完全被动。朱敏在婚姻中失去的绝不只是美好的职业前途和孩子的抚养权。从她怀孕时,她的丈夫就逃避在家庭中应负的责任,搞外遇,致使朱敏出现精神问题。在朱敏的婚姻中,她全心付出,受尽伤害。当婚姻散场,大家分行李时,却被告知:你不行,孩子不能给你。

我们的社会观念,对全职妈妈是这么不友好。这不是电影中才有的情节,事实上,假如你有一点阅历,多一点见闻,会发现这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常态。

虽然这是常态,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影视作品触及这一问题的,似乎并不太多。因此,电影将全职妈妈所遭遇的不幸呈现出来,本身就极具价值。

全职妈妈卑微,全职妈妈弱势,全职妈妈没有话语权,甚至得不到理解。当朱敏向丈夫的律师李捷苦苦哀求时,李捷说:我个人很同情你,但我是个律师。另外,我努力工作,就是为了避免有一点像你这样被动。

二、 女强人的弱点

李捷说的,有一点道理。她有事业,有钱,当她离婚时,就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但是,作为一名女性,她同样忍受着这个社会观念的不公。当她与丈夫争夺女儿的抚养权时,丈夫那边的主攻手是婆婆——当女儿失踪时,是婆婆与她大打出手。显然,孩子到底该归谁,在婆婆这里有不同的想法。李捷当然不是吃素的,她对婆婆说:“你是孩子的奶奶,而我是孩子的妈妈。”

事实上,在我看来,李捷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关爱女儿,为女儿提供好的物质条件。由于工作忙,她请保姆照看孩子,而且尽自己所能抽时间陪伴女儿。对于一个职业女性,我觉得这是足够了的。但是,其他人可能不这么认为。

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是以家庭作为基点的。君不见那些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女性,如果没有幸福的婚姻,或是没有承担起大部分照顾孩子的职责,就总会被指摘。这种偏见由来已久,不但来源于男性,也早已内化为很多女性对自身的道德约束。

所以,保姆孙芳说:“你不配当妈妈”。孙芳并不比李捷成功,但她比李捷更多了履行了照顾孩子的职责,这成了孙芳指责李捷的来源。

三、 经济独立不是女性的万能药

孙芳代表的是与李捷完全不同的群体。孙芳这一群体,经济条件更差,观念也更为落后。她的丈夫在新婚当天,因她不配合闹新房而对她大打出手。她长期忍受家暴,她的唯一指望就是有了孩子之后丈夫会对她好一点。

当孙芳得知李捷正在闹离婚时,问李捷:“为什么要离婚?他打你?”

当李捷否认丈夫打她时,孙芳一脸茫然。在这一点上,孙芳与李捷很难产生共情,因为在孙芳看来,只有丈夫打人,才是离婚的理由。以孙芳的标准来看,李捷在孩子身上花的精力太少,天天在外面忙来忙去,早出晚归,这不是一个好母亲该做的事情。囿于她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观念,她无法理解李捷这种必须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城市白领的无奈。

孙芳的婚姻更加不幸。她的丈夫不但家暴,还是个无赖。当女儿重病时,丈夫直接离开,完全不承担一个丈夫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从孙芳同乡那里得到信息,在他们的观念里,孙芳如果生的是个儿子,情况也许会有很大不同。

元稹诗曰:“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在孙芳这里,尽管她和丈夫都很贫困了,但贫困的强者还要欺压贫困的弱者。

现在有一个论调:女性一定要经济独立,否则就无法争取平等。事实上,孙芳的家庭虽然贫困,但吃苦耐劳的孙芳,显然比他的丈夫经济更加独立。然而经济独立又能如何?他俩的家庭地位显而易见。

李捷经济更加独立,那又如何?

经济独立自然能强化女性独立的筹码,但经济独立既不是女性争取平权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过于强调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反而会将社会观念引向一个歧途——李捷这样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指责朱敏这样的全职妈妈:你之所以被动,是因为你经济不独立。当然最后,李捷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性别的不平等的原因是复杂的,归因于经济,当然简单又痛快,但那是错误的。

这也是当下社会中,女强人的重要弱点。

四、女性才能救女性

最开始,李捷并不能理解放弃职业发展的朱敏和在贫困中挣扎的孙芳。她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她给全职妈妈朱敏以冷酷的忠告。她虽然说“我个人很同情你”,但其实那并不是同情,而只是对不幸者的高高在上的怜悯。李捷甚至没有兴趣知道孙芳的过去。尽管孙芳是一个尽职尽责且具有一定天赋的保姆,李捷仍然颐指气使。

三位女性的不幸,从大的层面来说,其实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她们只是尽自己所能为自己拼命,却未意识到大家都是落后的性别意识的牺牲品。李捷在面对孙芳和朱敏时,总是掩饰不住自己的优越感:我是职业女性,我有事业,我跟你们不同。如果不是孩子丢了,李捷的观念可能依然故我。

社会观念固化,很多已经内化为女性对自己的束缚,对于女性的伤害,也常常来源于其他女性。而对于男性,社会往往出奇地宽容。

三位女性,对应着三个家庭。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丈夫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

朱敏的丈夫是个事业有成的油腻老板,油腻委琐到揩自己律师的油。

李捷的丈夫是个妈宝,离婚时要争女儿的抚养权,因为“我妈离不开孩子。”他也没有尽到照顾孩子的责任,因为“我妈能照顾孩子”。

孙芳的丈夫是个在婚礼上就能揍妻子的混蛋,孩子生重病,完全不想挽救。孙芳要离婚,他还要拿离婚这件事讹一笔钱。这种无赖我不知道为什么走在路上不被雷劈掉。

在我看来,这几个嘴脸丑恶的丈夫,甚至不如那个放高利贷的混混。

我们的社会对男性太宽容了,只要你上班,赚点钱,就算大节无亏。就算你打老婆,只要打得不太狠,不太频繁,就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不搞外遇,就算加分项了。如果再能照顾一下孩子,对老婆好一点,就可以稳步踏入好丈夫的行列。孙芳指责李捷不配当妈妈,但没人指责李捷的丈夫不配当爸爸。作为一个男性,我觉得我所属的物种实在太过分了。

电影的结尾,李捷找回了孩子,了解了孙芳的悲惨遭遇,进而对朱敏产生了共情。在法庭上,她公然违背了一个律师的职业准则,抛弃了自己的当事人,而为朱敏说话。而且她说:“我个人为我的言论和行为承担全部代价。”在那一刻,她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自杀失败而毁容的朱敏,听了这句话,哭得说不出话来。

在电影的结尾,李捷完成了一次转变。她变成一个能够自觉扶助其他女性的人。

在当下环境里,女性仍处于弱势。不论你是全职妈妈,还是事业有成的女强人,都只是在弱势坐席上占据了不同等级的座位而已。

所以我特别认同一句话:争取女性的权益,归根到底要依靠女性自身。

也许有人不认同这句话,认为男性中也不乏有共情能力的优秀者。我当然不否认,但这种男性毕竟太少了——如果这种男性足够多,女性的权益也就不是个问题了。

不信,你看这三个丈夫,即使经历了这么多的故事,依然没有任何长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