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戴了个耳钉,被爸妈说成是坏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1

我姐考上大学的第一天,就去打了耳洞,戴上了她早就看中的一款耳钉。

在大学,我们都会有过这样的情况:那些平时在家里不敢当着父母面前做的事情,到了大学之后,就可以尽情去做了。

在这之前,我姐根本不敢戴耳钉,如果在家被发现没有好好学习,都会被姑姑她骂得很惨,更别说像戴耳钉这种看起来这么叛逆的事了。

高中那会,有一次她看到班上有个女生戴了一款超好看的耳钉,她把这个事分享给我姑姑听了之后,只是说了一句:“我觉得那款耳钉好好看啊”,就被姑姑她骂得狗血淋头。

“好看什么好看,那种女生你千万不要学,只有坏女孩才会戴耳钉。”

我姐听到姑姑的语气不对劲,于是急忙笑着解释说:“我就这么说说,我肯定不会做那种事情的啦。”

姑姑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有一种说法,叫做“只有坏女孩才会做像戴耳钉这种叛逆的事情,好女孩哪里会戴什么耳钉。”

只是那时候的女孩子们不知道几年后的她们,耳钉就是一种日常首饰,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为什么就叛逆呢?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会问,那个年纪,多说一句不合大人意的话,就是“顶嘴”了。

2

但是我姐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去戴耳钉。

她高三快临近高考的时候,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三款耳钉的照片,悄悄问我:“你觉得哪款比较好看一点呀。”

那个时候我还在读高一,班上根本就没有戴耳钉的女孩,就连对耳钉的概念都没有,我好奇地问了我姐一句:“姐,这是啥啊?”

我姐给我发来了一个得意的表情包:“没见过吧,这叫耳钉,很潮的呢。”

如果我姐不跟我说这个事,我可能高中三年都不知道原来还有戴耳钉这么酷的一件事情。

后来我姐偷偷给自己戴了耳钉,周末回家的时候,她就自己一个人骑车回去,再以学习为理由,不管是吃饭还是看电视,都躲在房间里,生怕被姑姑看见自己的耳洞。

但纸里是包不住火的,有一次姑姑事先没告诉我姐,就去学校给她送晚饭了,于是姑姑在教室里看到了戴着耳钉的姐姐。

那天我姐被姑姑当着全班人的面,狠狠地骂了一顿。

姑姑指着她的耳钉,大声地问道:“你看看你,全班就你一个人戴这种乱七八糟的玩意,真是不像话了,你还有一个高中生的样子吗?”

我姐全程一句话都不敢说,那天过后,她默默地把耳钉给摘掉了,她生怕自己被大家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而除了我姐之外,现实生活里的大多数我们都是这样,因为害怕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那些看起来叛逆的事情,我们根本都不敢去做甚至是去想。

但在长大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事情真的很正常,和叛逆一点关系都没有。

很大一部分原因,只是一群大人害怕我们过早接触而已,但为什么不能过早接触或者说过早接触有什么危害,那些大人其实也不知道。

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在我们身上,然后还冠以这是关系呵护。

3

但是我们就活该被骂吗?

我其实很反感父辈口中“叛逆就是坏孩子”这套说法,也很反感我们只要发出一点不同的声音,父辈就对我们的想法如临大敌。

高三那年,有过这么一件事。

当时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我们学校的教室没有空调,而且夏天的广东真的很热,在教室里呆上一个小时,都能热到汗流浃背,一天下来我至少要洗三次澡。

这样的环境我真的没心思学下去了,于是我跟班主任说,“我想回家复习两个月,学校实在是太热了,没法复习下去了。”

但是在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班主任的脸色都变了。

我还记得她这么跟我说道:“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但是大家都这在坚持,不可能说因为你一个人觉得受不了就回家,这样对其他人也不公平。”

这样的想法,在班主任的眼里,一定很叛逆吧。

我有点生气地反驳道:“难道就活该让我们每天汗流浃背地在复习吗?”

但是她还是以“这样的想法就不应该有”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要求。

虽然说最后在我强烈的要求下,最终还是实现了回家复习,但整个过程下来,我都能体会到,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我这样的想法是很叛逆的。

或者这么说才对,大家觉得我就不应该有这么叛逆的想法,那几个月里,我反而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大家都觉得凭什么我就可以回家复习。

回家之后我想了很久,都想不明白,有一点叛逆的想法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就不能出现一点与众不同的声音呢?

就像我姐戴个耳钉那样,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怎么就成了姑姑口中的坏孩子呢?

更可怕的不是我们叛逆,而是这背后有着一个强大且可怕的逻辑,你不听我的,就是在犯错,如果你还逆着来,就会遭受惩罚。

这像不像是一种简化版的“奴才”教育?

你想有自己的爱好,不行,因为父母不同意。

你想主动选择哪个专业哪个大学,不行,因为长辈不同意。

你想毕业后选择留在某座城市,不行,因为你永远都说了不算。

4

其实我们做一些叛逆的事情,真的没有父辈想象中变得那么坏。

而且难道说,我们做了一些看起来叛逆的事情,就真的叛逆了吗?

上大学一年多,我挂科的课少说都有三门了,在老师家长的眼中,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我平时没有好好学习,肯定又打游戏了。

但是我真的是把时间花在了打游戏上面吗?

并没有,因为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一些自己喜欢的技能,甚至说我连打游戏的时间都没有了。

而那些挂掉的科目,我心里也不是没有数,我早就计划好了,反正在毕业之前,把所有的科目都过了就行,为什么非要纠结我是不是挂科了呢?

我们都很清楚,那些看起来很叛逆的事情,其实并不是真的就叛逆了,只是说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可能父辈并不能理解我们,就给我们贴上了“叛逆”的标签,于是就认为我们学坏了。

我姐不会因为戴了个耳钉,就变成了姑姑眼中的坏孩子。

我也不会因为大学挂科了,平时就是把时间花在了打游戏上面。

我也不想挂科,但现在叛逆一点,挂掉几门课,花点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再把时间安排妥当了,在毕业之前把挂掉的课通通给过了,这样子到底有什么问题?

而父辈却总是用他们的那套理论,看不得我们做出一点叛逆的事情,甚至用强迫的方式来纠正我们的行为。

他们还会给你解释说:“这都是为了你好才这么做的,我想你也不想做个坏孩子吧。”

可叛逆就等同于坏孩子吗,我们非要按照父辈的理论去做,才是正确的吗?

这个世界上叛逆的事情多了去了,甚至说父辈有些行为,在我们眼中也是“叛逆”的,可我们有曾说过一句不对吗?

如果说叛逆就不是好孩子了,那我宁可做一个父辈眼中的坏孩子。

起码我的生命还是属于我自己的,走弯路吃苦头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机会去选择。

最后

我们95后,常常是父辈眼中最叛逆的一代人。

可也正是因为这一份叛逆,才让我们95后这代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让我们眼中的世界变得多彩起来,而不是说只局限于去做一个乖孩子。

好像大家都忘了,我们为什么要“叛逆”,我们叛逆的理由是什么。

并不是说为了叛逆而叛逆,而是说为了我们自身的成长,这也是我们这代人被父辈误解了太久太久的一点。

可能这世界根本就没有“叛逆”一词,只是一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口中的某种绝对行为,就把“叛逆”当成了一种错误。

可这本身就是不对的,所以我宁愿自己成为一名“坏孩子”。

我们95后,从来都不认同叛逆等于坏孩子的说法。

而我们那些在父辈眼中叛逆的行为,也恰恰是我们95后最不后悔去叛逆的。

等你长大了,你会发现,初中课堂上最爱和老师顶嘴的男生,长大后往往比其他人更有格局,心胸更加宽广,目光更加长远。

那个高中就会化妆的女孩子,在同类群体里,她会更加勤奋刻苦。

那个大学常常不守规矩,东跑西跳的人,他的人生要比其他人更加丰富,经历得更多。

与其做个经历过荆棘的人,也不要当个乖乖顺顺什么选择也没有的好孩子。

以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