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6:《聊斋志异》里的“耳中人”到底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聊斋》里的“耳中人”到底是谁?


        《聊斋》讲鬼狐花仙多,狐是美狐,鬼有鬼德。除了这些形象外,还有一些不多见的形象,正如《耳中人》中的小人,这个耳中人人小威力大,把他的主人吓疯了。

        这个主人叫谭晋玄,是县里的一名生员,一个读书人。十分信奉导引养身的道法,无论严寒酷暑都练个不停,练习了几个月后,觉得好像有点心得了。一天正在打坐的时候,听见耳朵里面有苍蝇般的细小声音说:“可以现行了。”他张开眼睛,就听不见了;闭上眼睛凝神定息,又听见了刚才的声音。他还以为是内丹快要炼成了,心中暗暗高兴。从此每次打坐就能听见,于是就打算等耳中人再次说话,就答应一声以便偷看一下他的样子。

        一天耳中人又说话了,他就微微的答应说:“可以看见了。”一会儿他就觉得耳朵里微风吹似的有东西出来了。睁开眼斜看,原来是约三寸长的小人儿,面貌狰狞凶恶,就像个夜叉似的,旋转着来到了地上。他心里感到奇怪,却依然凝神不动,想看看他再有什么动静。

        忽然邻居敲门,来借东西。小人儿听见了,害怕起来,在屋里面打着圈儿跑,像找不到洞穴的老鼠。谭晋玄觉得就好像丢失了魂魄一样,也不知道小人儿到哪里去了。从此得了疯癫的毛病,整天呼号不停,吃了半年左右的药,病情才慢慢好起来。

        一个书生不好好读书,习经世济国之道,而修起道家修炼的法术。无疑,走火入魔了。 这个耳中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心魔

        书生的专注力不强。虽然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勤加练习,但收效甚微,“若有所得”,看起来似乎有点收获。“刻意练习”是可以修有所成,但不仅仅是“练习”,别忘了还有“刻意”二字,没有“意”,没有“专注力”,无论怎么练习,也都只是站在原地。

        这个小人的形象也不可爱。面目狰狞,像个夜叉。蒲松龄的作品里人鬼形象内心和外在还是比较统一的。奇怪的是,这个耳中人怕见人,出来后被敲门人的声音吓得回不到耳朵中了,四处逃窜。去了哪儿呢?小说没有交代,只写谭晋玄从此惊恐,丢了魂儿,疯癫了。

        耳中人从人的耳朵跑出来,之后不知道哪儿去了。这耳中人到底是谁呢?其实就是谭晋玄自己。 或者说是“另一个自己”

        谭生修练的是道家方术,在道家思想中,有人体守护神之说,将人体的器官理解为人体神。道教对耳朵的功能有独特的认识,所谓“耳神空闲字幽田”。在冥静中,耳朵就会非常灵敏。耳神什么样?就是这样一个小人。这个小人就是在冥静中感受到的“另一个自己”, 也可以说是道教最高修炼境界的“神游身外”中的“神”

      谭晋玄修炼出来的“神”为何是“夜叉”?无非修道不得,还没练到家。同时,这也是蒲松龄对非正统的旁门左道的嘲讽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