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范文(3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4
【 #教案# 导语】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声音。它的基本要素包括高低、强弱、时长、音色等。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 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下面是 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

  (二)能用线条或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
  2、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通过参观音乐小屋的形式引入新课,复习演唱歌曲《唢呐配喇叭》,从歌曲中的乐器引出箫的介绍。

  (二)新歌教学:

  1、介绍吹管乐器箫并聆听箫的音色,引出歌曲《箫》。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含义。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旋律特点。

  4、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找找难点乐句。

  5、解决歌曲的难点,并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基本解决音准节奏问题。

  6、教师范唱,学生模仿吹 箫的动作随音乐节奏律动,体会歌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7、学生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从乐器箫导入介绍单簧管。

  2、初听乐曲片段,说说情绪特点,然后引出乐曲名称并简介波尔卡。

  3、分段欣赏,聆听乐曲的两个主题乐段,听后用线条和动作表现两个主题乐段的音乐特点。

  4、完整欣赏乐曲,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初步了解乐曲的段落特点。

  5、以舞会的形式,让学生再次体验波尔卡舞蹈欢快跳跃的特性。

  (四)主题拓展

  以参观器乐收藏室的形式,介绍各种中外乐器,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

【篇二】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一、课题:小小少年

  二、课时:一课时

  三、课程性质:新授

  四、歌唱/欣赏:歌唱

  五、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小小少年》,感受歌曲乐观向上的情感,养成勇敢面对挫折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小小少年》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海因切的故事,顺势揭示课题《小小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并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愉悦地。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速度是中速。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wu”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

  教师提问:歌曲的旋律线起伏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组织学生练习。

  3、教师范唱,其余学生演唱谱例。

  教师提问:附点八分音符应该怎样唱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在演唱时前长后短,类似“苹果”“葡萄”,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4、完整演唱谱例。

  5、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词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表达了主人公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6、教师引导学生加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纠正歌词及旋律的对应问题。

  请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

  7、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多媒体播放电影《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学生进行欣赏。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方式,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小小少年》的背景资料。

  八、板书设计

【篇三】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分析:

  《旋律的级进、跳进和同音反复》内容选自选自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1)》,该单元选择了一首经典的根据《G大调小步舞曲》旋律改编而来的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我们大家跳起来》为C大调,3/4拍,a+b+a+b1的一段体结构,旋律明快,情绪活泼,是一首能清晰表现出旋律进行的歌曲。

  教学对象分析:

  这是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从认知角度接触音乐中的“旋律”要素,在以往的`两年多音乐学习中,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唱了许多歌曲,也能进行一般的视谱,对旋律的进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三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求知欲强,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应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认知旋律的进行——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认知旋律的进行——“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2、能进行简单的级进、跳进的旋律编创。

  教学重点:

  学习旋律的进行,理解“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教学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级进、跳进的旋律编创。

  教学课时:10—15分钟(微型课)

  教学准备:卡片、钢琴、PPT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打手势唱歌谱。

  (1)唱歌谱第一乐句并打手势,速度稍慢,提示做到“音唱准、拍要稳,手势也要对”。

  (2)唱歌谱第二乐句并打手势,速度稍慢,因第二乐句音型相对密集,教师应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3)齐唱第一、第二乐句歌谱并打手势,请能力强学生到前面做小老师。

  3、理解和认知旋律的进行。

  (1)旋律进行的引出

  师:同学们,刚才在你们的手势里,已经非常形象地展现了旋律进行的三种形态—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2)思考、观察并找出旋律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A.教师打手势演示,学生也同时打手势并观察,共同找出第一乐句前1、2小节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B.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找出第二乐句节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3)学生分组练习

  A.将学生分四个小组,边做手势边讨论,每组负责2个小节,找出第三、第四乐句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教师指导。

  B.学生分组反馈结果,教师评价或生生评价

  4、旋律进行的编创

  (1)跳进旋律的编创

  规则:教师指定一个音,如mi,请学生再选2个与之形成“跳进关系”的音,用这3个音即兴编创一条二拍子2小节的“跳进”旋律。

  A.唱好选定的音。

  B.教师示范用选定的3个音进行即兴编创(可4-8小节)后,学生即兴编创。

  C.学生自选的3个音即兴编创。

  (2)级进旋律的编创。

  规则:学生自选3个“级进关系”的音,并即兴编创一条二拍子2小节的“级进”旋律。

  A.唱好选定的音。

  B.学生进行即兴编创,教师反馈和调整

  5、小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