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胸膜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5-01
病情分析:
 胸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胸痛常突然出现,程度差异较大,可为不明确的不适或严重的刺痛,可仅在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亦可持续存在并因深呼吸或咳嗽而加剧.胸痛为壁层胸膜的炎症所致,通常出现于正对炎症部位的胸壁.亦可表现为腹部,颈部或肩部的牵涉痛 .
  由于深呼吸可致疼痛,故常引起呼吸浅快,患侧肌肉运动较对侧为弱.如果发生大量积聚,可致两层胸膜相互分离,则胸痛可消失.大量胸腔积液可致呼吸时单侧或双侧肺扩张受限,发生呼吸困难.
  根据胸痛的特征,常可作出胸膜炎的诊断.医生使用听诊器可闻及一种吱吱的摩擦音,称为胸膜摩擦音.尽管胸部X线检查不能显示胸膜炎,但可发现肋骨骨折,肺部病灶或少量胸腔积液.
  突然发生的胸痛是胸膜炎的主要症状.典型的胸痛为刺痛,在呼吸和咳嗽时加重,程度可有差异.可仅为隐隐不适,或仅在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脏层胸膜无痛感;疼痛因壁层胸膜疼痛引起.
指导意见:
临床表现
  1.病情轻者无症状.
  2.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感染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继发感染时,可有恶寒,发热.
  3.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膜炎可伴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
1.西医药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
  A.抗结核药物治疗:适用于结核性干性或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异烟肼每日300毫克,或利福平每日坝毫克,或乙胺丁醇每日0.75--1克,一次顿服,连续服药3个月.链霉素每日0.75--1克,肌注,1--2月,与口服药交替使用,总计疗程6--9月.
  B.非结核性胸膜炎:应针对原发病(如感染,肿瘤等)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
  C.化脓性胸膜炎或结核性脓胸伴感染者:青霉素C每日160--320万单位,分4次肌注,并可于胸腔内再加注807单位.
  ②缓解疼痛:口服阿司匹林0.6克或消炎痛50毫克,1日3次,或可待因15--30毫克,1日3次.
  ③胸腔穿刺抽液:适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胸腔大量积液,有明显呼吸困难,或积液久治仍不吸收者.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每周2-3次.
  ④激素治疗: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消除全身毒性症状,促进积液吸收,防止胸膜增厚黏连,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用强的松15--30毫克,分3次口服,待全身症状改善,积液明显吸收减少时,可逐渐减量,一般用药4--6周.
  2.中医药治疗:
  ①邪犯胸肺:恶寒发热,咳嗽痰少,胸胁刺痛,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数.
  治法:和解清热,理气通络.
  方药:瓜蒌,猫瓜草各30克,柴胡,赤白芍各15克,黄芩,半夏,枳壳,桔梗,桑白皮各10克,甘草6克.
  ②饮停胸胁:咳唾引痛,呼吸困难,咳逆喘息不能乎卧,舌苔白腻,脉沉弦.
  治法:逐水祛饮.
  方药:百部30克,瓜蒌,茯苓各15克,葶苈子11克,桑白皮,苏于,陈皮,半夏,椒目,薤白,橘红各10克,甘草6克.
  ③痰淤互结:胸痛胸闷,呼吸不畅,迁延经久不已,舌紫暗,苔白,脉弦.
  治法:化痰活血,理气和络.
  方药:意苡仁30克,瓜蒌,赤芍,茯苓各15克,旋复花,苏于,杏仁,半夏,香附,陈皮,枳壳,路路通各10克,制乳没各6克(包煎).
  ④阴虚内热:呛咳少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百部各15克,太子参13克,桑白皮,地骨皮,功劳叶,银柴胡,广郁金,杏仁各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生活护理:
预防与调养
  l.注意休息,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2.治疗应坚持,彻底.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病情分析:
 胸膜炎又称“肋膜炎”,是胸膜的炎症. 胸膜炎是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胸腔内可有液体积聚(渗出性胸膜炎)或无液体积聚(干性胸膜炎).炎症消退后,胸膜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肺栓塞等.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性胸膜炎时,胸膜表面有少量纤维渗出,表现为剧烈胸痛,似针刺状,检查可发现胸膜摩擦音等改变.渗出性胸膜炎时,随着胸膜腔内渗出液的增多,胸痛减弱或消失,病人常有咳嗽,可有呼吸困难.此外常有发热,消瘦,疲乏,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检查可发现心,肺受压的表现.在大量胸液时,可通过胸部检查和X线检查发现.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结核药物治疗;加速胸液的吸收,必要时抽液治疗;防止和减少胸膜增厚和粘连,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胸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症.大多为继发于肺部和胸部的病变,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临床上胸膜炎有多种类型,以结核性胸膜炎最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咳嗽,悬饮,肋痛”范畴.
指导意见:
诊断
  1.一般分为以下10型:
  ①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即“干性胸膜炎”,胸膜局部渗出少量纤维蛋白而无胸腔积液.多由肺部炎症蔓延至胸膜所致,多数无症状,少数病人有局限性针刺样痛.
  ②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即“渗出性胸膜炎”,为浆液和纤维蛋白渗出积聚于胸腔内,常由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肿瘤性胸膜炎所致.胸痛气急为主要表现.
  ③结核性胸膜炎:由结核菌从原发综合征的淋巴结经淋巴管到达胸膜,或胸膜下的结核病灶蔓延至胸膜所致.临床主要有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常有胸痛,气急及结核中毒症状.
  ④肿瘤性胸膜炎;由胸内或胸外癌肿,直接侵犯或转移至胸膜所致.主要表现为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并伴原发病灶的相应症状.
  ⑤化脓性胸膜炎:多由肺,食道,腹部感染等蔓延至胸膜所致.表现为恶寒,高热,胸痛,咳嗽和咯吐脓痰.
  ⑥真菌性胸膜炎:多由放线菌,白色念球菌累及胸膜所致.
  ⑦结缔组织病胸膜炎: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以胸痛,气急及原发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
  ⑧胆固醇性胸膜炎;为胸液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胆固醇结晶,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临床症状轻微.
  ⑨乳糜胸:为胸液中含淋巴乳糜,多因肿瘤,淋巴结结核,丝虫病肉芽肿压迫或损伤胸导管和乳糜池所致.胸闷,气急为主要表现.
  ⑩血胸:是指明显的胸腔内出血.是由于自发性气胸,含血管的胸膜黏连撕裂,或出血性胰腺炎等病因所致.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甚至休克等症状.
  2.查体:干性胸膜炎:呼吸运动受限,局部压痛,呼吸音减弱,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渗出性胸膜炎:积液量多时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甚则强迫体位,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胸廓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实音,语颤,呼吸减弱或消失.
  3.x线检查:于性胸膜炎病变局限者可无明显变化.胸腔积液较少时,见肋隔角模糊变钝.胸腔积液较多时,可见肺下野密度增加,阴影上缘自腋下向内下方呈弧形分布.
  4.超声波检查:可发现透声良好的液性暗区,可提示穿刺的范围,部位,深度.
  5.实验室检查:
  ①胸腔积液常规,生化,培养可判断积液的性质,及发现结核菌或其他致病菌.
  ②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杆菌抗体阳性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
  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血沉常加快.
  6.本病应注意与支气管肺癌胸膜转移及肝,肾,心脏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相鉴别.
[编辑本段]治疗
  胸膜炎的治疗视其病因而定.细菌感染所致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所致者,无需抗感染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所致者,治疗基础疾病可使胸膜炎消退.
  1.西医药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
  A.抗结核药物治疗:适用于结核性干性或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异烟肼每日300毫克,或利福平每日坝毫克,或乙胺丁醇每日0.75--1克,一次顿服,连续服药3个月.链霉素每日0.75--1克,肌注,1--2月,与口服药交替使用,总计疗程6--9月.
  B.非结核性胸膜炎:应针对原发病(如感染,肿瘤等)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
  C.化脓性胸膜炎或结核性脓胸伴感染者:青霉素C每日160--320万单位,分4次肌注,并可于胸腔内再加注807单位.
  ②缓解疼痛:口服阿司匹林0.6克或消炎痛50毫克,1日3次,或可待因15--30毫克,1日3次.
  ③胸腔穿刺抽液:适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胸腔大量积液,有明显呼吸困难,或积液久治仍不吸收者.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每周2-3次.
  ④激素治疗: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消除全身毒性症状,促进积液吸收,防止胸膜增厚黏连,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用强的松15--30毫克,分3次口服,待全身症状改善,积液明显吸收减少时,可逐渐减量,一般用药4--6周.
生活护理:
l.注意休息,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2.治疗应坚持,彻底.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病情分析:
 胸膜炎又称“肋膜炎”,是胸膜的炎症. 胸膜炎是致病因素(通常为病毒或细菌)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胸腔内可有液体积聚(渗出性胸膜炎)或无液体积聚(干性胸膜炎).炎症消退后,胸膜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肺栓塞等.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性胸膜炎时,胸膜表面有少量纤维渗出,表现为剧烈胸痛,似针刺状,检查可发现胸膜摩擦音等改变.渗出性胸膜炎时,随着胸膜腔内渗出液的增多,胸痛减弱或消失,病人常有咳嗽,可有呼吸困难.此外常有发热,消瘦,疲乏,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检查可发现心,肺受压的表现.在大量胸液时,可通过胸部检查和X线检查发现.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结核药物治疗;加速胸液的吸收,必要时抽液治疗;防止和减少胸膜增厚和粘连,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胸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症.大多为继发于肺部和胸部的病变,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临床上胸膜炎有多种类型,以结核性胸膜炎最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咳嗽,悬饮,肋痛”范畴.
指导意见:
 胸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胸痛常突然出现,程度差异较大,可为不明确的不适或严重的刺痛,可仅在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亦可持续存在并因深呼吸或咳嗽而加剧.胸痛为壁层胸膜的炎症所致,通常出现于正对炎症部位的胸壁.亦可表现为腹部,颈部或肩部的牵涉痛 .
  由于深呼吸可致疼痛,故常引起呼吸浅快,患侧肌肉运动较对侧为弱.如果发生大量积聚,可致两层胸膜相互分离,则胸痛可消失.大量胸腔积液可致呼吸时单侧或双侧肺扩张受限,发生呼吸困难.
  根据胸痛的特征,常可作出胸膜炎的诊断.医生使用听诊器可闻及一种吱吱的摩擦音,称为胸膜摩擦音.尽管胸部X线检查不能显示胸膜炎,但可发现肋骨骨折,肺部病灶或少量胸腔积液.
  突然发生的胸痛是胸膜炎的主要症状.典型的胸痛为刺痛,在呼吸和咳嗽时加重,程度可有差异.可仅为隐隐不适,或仅在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脏层胸膜无痛感;疼痛因壁层胸膜疼痛引起.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1.病情轻者无症状.
  2.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感染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继发感染时,可有恶寒,发热.
  3.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膜炎可伴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
[编辑本段]诊断
  1.一般分为以下10型:
  ①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即“干性胸膜炎”,胸膜局部渗出少量纤维蛋白而无胸腔积液.多由肺部炎症蔓延至胸膜所致,多数无症状,少数病人有局限性针刺样痛.
  ②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即“渗出性胸膜炎”,为浆液和纤维蛋白渗出积聚于胸腔内,常由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肿瘤性胸膜炎所致.胸痛气急为主要表现.
  ③结核性胸膜炎:由结核菌从原发综合征的淋巴结经淋巴管到达胸膜,或胸膜下的结核病灶蔓延至胸膜所致.临床主要有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常有胸痛,气急及结核中毒症状.
  ④肿瘤性胸膜炎;由胸内或胸外癌肿,直接侵犯或转移至胸膜所致.主要表现为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并伴原发病灶的相应症状.
  ⑤化脓性胸膜炎:多由肺,食道,腹部感染等蔓延至胸膜所致.表现为恶寒,高热,胸痛,咳嗽和咯吐脓痰.
  ⑥真菌性胸膜炎:多由放线菌,白色念球菌累及胸膜所致.
  ⑦结缔组织病胸膜炎: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以胸痛,气急及原发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
  ⑧胆固醇性胸膜炎;为胸液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胆固醇结晶,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临床症状轻微.
  ⑨乳糜胸:为胸液中含淋巴乳糜,多因肿瘤,淋巴结结核,丝虫病肉芽肿压迫或损伤胸导管和乳糜池所致.胸闷,气急为主要表现.
  ⑩血胸:是指明显的胸腔内出血.是由于自发性气胸,含血管的胸膜黏连撕裂,或出血性胰腺炎等病因所致.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甚至休克等症状.
1.西医药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
  A.抗结核药物治疗:适用于结核性干性或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异烟肼每日300毫克,或利福平每日坝毫克,或乙胺丁醇每日0.75--1克,一次顿服,连续服药3个月.链霉素每日0.75--1克,肌注,1--2月,与口服药交替使用,总计疗程6--9月.
  B.非结核性胸膜炎:应针对原发病(如感染,肿瘤等)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
  C.化脓性胸膜炎或结核性脓胸伴感染者:青霉素C每日160--320万单位,分4次肌注,并可于胸腔内再加注807单位.
  ②缓解疼痛:口服阿司匹林0.6克或消炎痛50毫克,1日3次,或可待因15--30毫克,1日3次.
  ③胸腔穿刺抽液:适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胸腔大量积液,有明显呼吸困难,或积液久治仍不吸收者.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每周2-3次.
  ④激素治疗: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消除全身毒性症状,促进积液吸收,防止胸膜增厚黏连,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用强的松15--30毫克,分3次口服,待全身症状改善,积液明显吸收减少时,可逐渐减量,一般用药4--6周.
  2.中医药治疗:
  ①邪犯胸肺:恶寒发热,咳嗽痰少,胸胁刺痛,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数.
  治法:和解清热,理气通络.
  方药:瓜蒌,猫瓜草各30克,柴胡,赤白芍各15克,黄芩,半夏,枳壳,桔梗,桑白皮各10克,甘草6克.
  ②饮停胸胁:咳唾引痛,呼吸困难,咳逆喘息不能乎卧,舌苔白腻,脉沉弦.
  治法:逐水祛饮.
  方药:百部30克,瓜蒌,茯苓各15克,葶苈子11克,桑白皮,苏于,陈皮,半夏,椒目,薤白,橘红各10克,甘草6克.
  ③痰淤互结:胸痛胸闷,呼吸不畅,迁延经久不已,舌紫暗,苔白,脉弦.
  治法:化痰活血,理气和络.
  方药:意苡仁30克,瓜蒌,赤芍,茯苓各15克,旋复花,苏于,杏仁,半夏,香附,陈皮,枳壳,路路通各10克,制乳没各6克(包煎).
  ④阴虚内热:呛咳少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百部各15克,太子参13克,桑白皮,地骨皮,功劳叶,银柴胡,广郁金,杏仁各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生活护理:
预防与调养
  l.注意休息,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2.治疗应坚持,彻底.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