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与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3
#心动的瞬间#

文/王民官

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樯,几多奋斗,几多沮丧。一个古老的哲理,一个常新的命题,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假如人人都清心寡欲,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假如人人都利欲熏心,那又是怎样一种情景?

说实在的,一个人在名与利的面前是否做到了豁达大度,淡然处之,反映了一个人对待名利地位的态度。记得我的第一篇文章在《人民海军报》发表后,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变成的铅字,实在是很高兴。但后来随着发表文章的增多,渐渐地倒也没有什么感觉了。后来有的文章先后在《瞭望》杂志、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通讯、《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青岛日报》、《青岛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后,也着实是兴奋了一段时间,但那毕竟很短暂,更多的时候,是给自己寻找压力,还希望在更多国家级的媒体杂志上发表。由此看到,追逐名利的思想是永无止境的。

再说一说利的事情。无利不起早,是经商的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讲得也很实在。有一年回太原老家休假,早晨4点钟去火车站接站,天还没有亮,满天的繁星,夜风也很冷,但在黑漆漆、空无一人的大街上,远远地看到我的一位同学,在昏暗的路灯下,已在他租住的饭店前生火起灶,准备卖早餐老豆腐了。想想自己只是偶尔早起来一次,可同学却是天天如此,虽然同学当老板了,但的确也非常地辛苦。可见,为了利可以早起,为了利可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有的人取之有道,合法合理,挣得都是辛苦钱,值得敬佩。而有极个别的商人,在做生意时,则是缺斤少两、坑蒙拐骗、为富不仁,那就应当别论了。

记得去杭州灵隐寺时,看到挂着这样的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的哲理。人生在世,错综复杂,如果我们万事只求半称心,那也就意味着常常要知足常乐、见好就收、随遇而安。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但我们也要看到,做到“半称心”,并不是消极无奈、无所作为、一无是处,做一半留一半,而是一种人生对待做事豁达与智慧的心态。“半”或“小满即安”,表露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而“全”和“满”则是盈余,是巅峰,达到了最高,但也预示着将要进入低谷,或是面临着深渊。人的一生,就是在螺旋式上升、迂回曲折中前进的。既不可能事事顺心、件件如意,总会有得有失,有胜有败,有起有落,这才是正常的。

如果事事尽如人意,件件得心应手,那还需要努力奋斗什么,有何精彩辉煌可言?人生本来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有失落、有遗憾、有缺陷、有失败,才能显示出生活的本来面目。想想我们人生短短几十年,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会有,种种苦难喜乐都要尝,故称“百味人生。”

世界上可能有走不完的路,也会有过不完的河。走到山前没有了路,遇到大河没有了桥,走不过去就掉头而回,再去寻找别的路径,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可见,只要我们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私心杂念、贪婪欲望,就能及时把握机遇、化挫折为坦途,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好自己每一步的路。

对待名利,明朝诗人杨慎《临江仙》一诗最能体现和诠释:“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红尘嚣嚣,熙熙攘攘,何不来去自如,惯看秋月春风、谈笑古今凡事,真正地潇潇洒洒、活出自我!

所以,调整好心态,淡泊名利,是我们对人生的基本态度。因为,许多的烦恼是自寻的,快乐不快乐,也是自己的心态使然。既然人生不如意常七、八,倒不如不去想那七、八,而常去想那快乐的一、二,并将这惬意的一、二放大拉长。可见,有时我们仅仅是变换了一个角度,就能找到快乐开心的理由和钥匙,使我们的心态变得更加淡定与平和。

2022年3月1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