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客观描述和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是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我们经常说要客观的表达我们观察到的,而且是要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不是说我们要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做任何的评论。

最主要的是要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孩子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并反驳父母。

比如:

你总是粗心大意的把衣服弄湿。

我女儿经常不刷牙。

你写作业总是那么慢。

你昨天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充满了指责、批评、埋怨,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感觉到自己不被认可,感觉自己是不对的,不应该这样,孩子可能会出现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从而会把关注点顾固着在这些情绪上,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

那怎么去更好的区分观察和评论呢?

我们经常会用静态的语言去捕捉动态的现实,这会给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带来困扰。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比如上面的一个例子:你总是把衣服弄湿。

这是一句绝对化的结论,而动态的现实是孩子在洗手的时候洗手把衣服弄湿了。“总是”是一个评价的词语。

然后再想想孩子每次洗手都会把衣服弄湿吗?洗手的时候是把上衣弄湿了还是裤子弄湿了呢?还是都弄湿了?

你可能会想到,前天或者某一次孩子洗手的时候没有把衣服弄湿,或者上次弄湿了上衣和裤子,这次弄湿了上衣。

然后我们可以怎么说呢?

“妈妈看到你这次洗手的时候,把上衣弄湿了”【客观的不带评价的表达】

根据上面的分析还可以再加一句:“妈妈记得有天下午你洗手的时候没有把衣服弄湿,那次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从过去的成功中找经验】

好,那根据我们上面分析的一个例子,其他的带有评价的句子该怎么客观的表达呢?

我女儿总是不刷牙。

我女儿一周有三次不刷牙。

你写作业总是这么慢。

妈妈看到你这次用了三个小时完成作业。

你昨天对我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你昨天生气的时候,把你的玩具扔了。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区分观察和评论,在下面的表格中,会举例说明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

“经常”和“很少”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客观不带评价的表达,重点是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的描述观察结果。

还有一个诀窍就是用“例外观察法”在绝对化的结论中,有没有哪次是例外的呢?哪怕只有一次都可以打绝对化的结论。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感受和对应感受的行为

比如今天的打卡作业:我觉得你不喜欢弹钢琴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尝尝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同时“你不喜欢弹钢琴”是对孩子想法的一个评价。

我们为什么经常把感受和对应感受的行为混在一起呢?

一是因为我们经常是以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评价别人。【这点可以结合上面不加评价的主观表达】

二是清楚的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接下来给大家一个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还有我们经常会说“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

例如,如果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

为了更好的沟通情感,最好的是使用具体的语言。

不管是不带评判的客观表达还是表达感受,前提条件是先放下自己内心的评判和想法。站到孩子的位置上,认可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多从一些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孩子的感受和行为有没有可能就是符合ta生长的规律?有没有可能ta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满足ta想要的需求?有没有可能我们只想选择看我们想看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