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学生抄30遍课文,竟然被家长投诉体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广东某小学的多位家长反映孩子经常被老师罚抄课文,少则一两遍,多则六七遍,有时甚至抄到晚上十点多都没抄完,而且这样的罚抄是连坐式的。

与广东某小学罚抄课文的做法一样的老师,咱湖北也有一位老师自曝“让学生抄诗30遍,被家长投诉!”

抄诗30遍?是必要性的“重复”,还是过量的“惩罚”?教育中这样的“重复训练”有必要吗?

有家长表示:“这种罚抄课文的方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孩子又不是机器,抄写遍数多就能学会知识了吗?只能让孩子厌恶学习,这种方式简直可笑!”

然而,当学生和家长对这种做法叫苦的时候,学校老师也从另一角度惊奇地发现一种现象:这个班里的孩子对一些基础的东西学得特别扎实,尤其是学生上了高中后,学习语文非常轻松,主要源于这个老师对背诵和书写的严苛要求,不允许有丝毫差错。

该做法到底有用还是无用?

持“无用”论者大有人在: 

网友“黄石坡主 ”说,换位思考一下,一篇课文罚抄多遍,大人都受不了,而且根本没作用,反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孩子的教育不是小事。

网友“qzone”表示,凡靠时间堆砌和重复劳动教学的老师,学生成绩再好都是低水平老师!

网友“采菊东篱w”也表示,什么教育方式?一篇课文罚抄七遍,是不是小学就上你语文这一门课?

支持“重复训练”的人也不在少数:

网友“为人师表”:我无法去评价这个老师的做法对错。我从教26年,但是对现在的教育我茫然。不要成绩我无法面对乡村贫二代贫三代们,没有成绩无法改变他们的处境!

网友“低调农村人”:这样尽心尽责的老师已经很少了。老师的出发点还是想学生好好学习,把学习搞上去。相比于对那些对犯错学生听之任之的老师简直好太多!

网友“电话机子”: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就是通过重复的记忆而进行的,什么知识是看一遍就会的?

专家们怎么说:

文化路第二小学德育副主任赵海霞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重复性作业要注意量和度。课文长的一遍即可!单词最多五遍!而且已经熟悉的单词一遍或不写,而把重点放在不会或易错的单词上!

“古诗我觉得可以让学生用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写一遍古诗,并注释,让学生根据诗意自己配上插图,这样的作业学生喜欢,也锻炼了他的设计能力、搜集资料能力!”赵海霞认为,作为老师,要善于设计作业。

比如,小组间可以进行评比与展示手抄报,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郑州外国语学校的英语名师赵付也表示认同:

很多的基础知识都是需要大量记忆的,如果只是读和背的话,学生经常是背得很顺,却“提笔忘字”,从这一点来说,还是需要“重复训练”的。

“不过我感觉统一规定抄一定的遍数倒不一定好,因为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有的可能抄个三遍就完全掌握了,而有的可能需要三十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家庭教育导师、郑州四中心理研究室孙亚灵老师也赞同赵付的观点,认为“重复训练”要有合适的度,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

亲爱的老师和家长们,对于这个话题,各种声音真是不少,对此,您怎么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