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不舍得放手吗?过度保护,会让你的孩子吃尽世界的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9

社会 上有一类人,他们有着成年人的年龄,但是精神上却还保持着婴儿水平。他们高度以自我为中心,既不懂得 社会 规则,也不通人情世故,缺乏独立性,缺乏责任感。

他们的名字你一定不陌生—— 巨婴、妈宝

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讲了一则“翠鸟移巢”的寓言:翠鸟为了避免灾祸,开始时往往把它的巢筑得很高。小鸟孵化出来以后,翠鸟非常喜爱它们,生怕它们不小心掉下来摔坏,就把鸟巢移低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疼爱它们了,把鸟巢移得更低。

这样,人们轻而易举地就把小翠鸟捉走了。

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父母过度的关爱,可能会让孩子在任何环境内都以自己为中心。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孩子就会养成任性、骄狂的习性,甚至走上歧途。

有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不舍得让孩子干这个干那个,一切事物都大包大揽,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总是认为孩子离了自己什么都不行。

有些孩子可能从小到大没洗过衣服,甚至都没进过厨房。 同龄人或出去旅行,父母怕危险不允许自己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出远门。

后果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决策力、行动力都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可能上大学后,生活能力一塌糊涂,因为不会收拾被子不会洗衣服而失望,寝室里总麻烦室友帮忙而遭到孤立。

所有“巨婴”的诞生,都源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爱护孩子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但父母过度的保护,让孩子没有经历过一点风吹雨打,当孩子独立去面对世界时,世界会替你让孩子吃苦。

孩子就像一棵树,只有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修剪,树木才能长的挺拔。如果只因为不忍心、不舍得,任横生的旁支疯长,早晚世界会以一种更残酷的方式帮他剪掉。

这世界从来都是公平的,苦尽才有甘来。那些没有受苦便得到的甜,总有一天要还回去。

父母给孩子打造出来一个无菌的环境,出到 社会 后,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自我唾弃的无用人。

包办、替代过多的父母,最容易养出独立能力差且不懂感恩的孩子。父母的过度保护,结果只能导致孩子成长每个阶段该培养的习惯、该学会的技能都得不到发展,真正赛跑时完全是跑不动的。

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不久前,一则“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还写万字控诉长文”的新闻在朋友圈里刷了屏,不论内容的真假,但故事实在引人深思。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留美硕士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于父母的“过度关爱”。这位北大男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太强而感到害怕,从小到大都由父母按自己的喜好包办,即使上大学、出国也总能找到熟人帮忙照顾孩子。当这封长长的决裂信发出后,他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家”彻底告别。他不再主动联系家人,也几乎不回复任何信息。

许多家长分不清爱与溺爱的区别,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而溺爱的本质则是过度保护和管制。

刘墉曾感叹说,“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的自由,又要中国的宠爱,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的孝道。”

不让孩子吃苦,最终孩子会让父母吃苦。

于丹曾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不舍得放手的父母永远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在日本,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自立与忍耐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客服困难。因为他们信奉这样的理念: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主题的训练,才能培养儿童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在日本,经常会见到有这样的训练课程:一群孩子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搭建帐篷、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

就连森林里的动物也是如此,狐狸在生下小狐狸之后,等小狐狸长得大一些学会了生存本领之后,就带领他们到森林或草原中草木茂盛和有流水小溪的地方,围着孩子转两圈之后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即使有再多的不舍,父母都必须忍痛放手,因为孩子的未来必须由他们自己去走。只有放手,让孩子勇敢走出舒适区,才能见识更广阔的天空,才会有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格局。

因为,父母的眼光决定孩子的格局,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而孩子的人生,只是重复父母的人生。

有远见的家长,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在孩子前行的路上,父母不能永远居高临下、俯身教诲,而是站在孩子身旁,与他肩并肩,陪伴他们走过精彩的一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