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太子、亲王格格不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王明政

宋徽宗的嫡长子定王赵恒安排僧道斗法之后,父子关系更加疏远了,经常发生矛盾和分歧。赵佶觉得这个孩子没有一点像他,志不同道不合,赵佶喜欢道家。十七岁的赵桓却坚决反对,对道士深恶痛绝。赵恒也没有遗传他老子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对父亲的那些爱好完全提不起兴趣。

赵佶喜爱热闹奢华,整日沉迷酒色,赵桓却喜爱清静,总是独处不爱参加宴会。除了必须要去的祭典活动,节日宴会,其他的都推辞不去,就算去了脸也是从头到尾板着,不和父亲亲近,往往惹得赵佶老大不高兴。

他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看那硕大的鱼缸中金鱼戏水,常常一看就是一个时辰。或者静静地坐在那里,托腮沉思,赵佶不知道自己这大儿子整天在想些什么。

而只比赵桓小一岁的三儿子赵楷是王贵妃所生,却得到赵佶的真传,不仅聪明伶俐,而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一点就通,活脱脱是个小一号的道君,深得赵佶的喜爱。赵楷两岁时就被封为太保,政和六年二月,迁封太傅、武宁、保平军节度使。晋封郓王。

众多的皇子很多有十几岁了,应该宫外建宅就外第了,赵佶命令取景龙门外一大块地方用来建王府,当中开通一条大街,东西两面排列十座王府,又共用一扇大门,取名叫“蕃衍宅”。

“时郓王有盛爱”,所以赵佶特别强调:“郓王府由童贯主持建造。在诸王所居中,要比照东宫规制最大最豪华。”

因为皇帝这样说,所以王贵妃操弄赵楷开启了与长兄之间的争斗、争宠。郓王府建成后,王贵妃逢人就说:“皇上喜欢郓王,看来皇位的继承也不是非太子莫属。”朝廷大臣也看不透宋徽宗究竟是什么想法,最终结果只能到最后一刻才知晓。

政和六年二月初六,皇太子奏:“臣听说就资善堂听读,须等迩英殿经筵开讲后,方能取旨确定开学日期。儿臣想请求圣慈,准许老师每日不拘早晚,只要稍有间隙,就请学官赴厅堂讲读。” 赵楷在一旁冷言冷语:“父皇已经安排好了,你着的什么急!”

他们的老师耿南仲在一旁看不下去,忍不住插言:“启奏皇上,太子求学心切,还是准了他的请求吧。”赵桓毕竟是赵佶原配王皇后所生,一想到二十五岁的王皇后含恨而死,赵佶总有点愧疚,他看看赵楷,又看看赵桓:“就按太子说的办吧。”

政和六年六月初六,皇太子赵桓大婚了,王妃朱氏。是吴康军节度使朱伯材的女儿。赵桓性好节俭,大婚前特地要求婚事从简。

蔡京为了巴结太子,特地派人将大食国所贡琉璃酒器献入东宫整整齐齐摆在餐桌上。太子看到后勃然大怒:“天子大臣,不考虑助我行道义,竟然拿玩好之具来消磨我的志向吗!拿锤来,把这些都击碎扔出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