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意思是:“所以我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宋代朱熹批注:“子路的话,不是他的本意(本来他开始并没想这么说),只是理屈词穷,用嘴上狡辩的方法来说服别人罢了。”

朱熹的这个批注引申出了一个成语,叫“理屈词穷”。屈:短,亏;穷:,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是故恶夫佞者”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先进篇》。

原文: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译文: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是祸害子弟的做法。”子路说:“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读书才算学习?”子说:“所以我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

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认为是在狡辩,他说子路是“佞者”,朱熹则认为子路一开始本来没打算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听老师说自己在害人家孩子,不服气,才顶嘴的,也就是理屈词穷。

扩展资料

《先进篇》出自《论语》,共有26章。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反对在仕中学、学中仕,认为这样会误事误人。子羔学问尚未纯熟,就派他去做官,无异是害他。

子路认为治理民众就是实践,而且孔子一贯重视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认为书本知识是次要的。子路的话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但从事政治,必须要有足够的学问识见,才能处理好政务。否则边做边学,实际上是拿人民做实验品,容易害民害己。

孔子因而责备子路的利口强辩,将无理说为有理。

子路当时任季氏总管,权限不小,很关照小自己二十一岁的子羔,所以举荐他当官。

如果此事发生在孔子“坠三都”之后,那么子羔二十四岁。十多年后,卫国内乱,正在卫国任蒲邑长官的子路赶去都城参加平乱,在城门口遇到刚逃出城的子羔,子羔苦劝他不要进城,子路未听,结果遇难。相关记载表明,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孔子之所以不同意子羔出任费邑宰,是由于子羔比较笨,根本则在于他年轻,学业未成,基础尚差,不宜马上从政。孔子自己是“三十而立”,五十一岁才从政。年轻的子羔是没有能力担当一方重任的,揠苗助长,只会害了禾苗。

子羔成人以后,情况有所不同。他曾任卫国士师(司法官),执法公正,甚至受到犯人感激。一个被他判处刖刑(砍脚)的人,后来做了守城门的差役;当卫国内乱时,正是这个差役帮他逃出城门。

子羔回到鲁国后,将此事告诉老师,晚年的孔子高兴地说:“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西汉刘向《说苑·至公》,意思是用心做狱吏的人,树立的是品德和威望;不用心做狱吏的人,树立的则是敌人和报怨。公正、公平得行使手上的权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就像子羔这样子的人。)

后来,子羔任鲁国武城宰、城邑宰。

由于子路感情用事,一下子听不进老师的意见,作了辨解。反驳已然不该,其辞“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更令人生气。孔子确实生气了:你仲由做事不对,还强辞夺理,且是歪理;我就讨厌利口善辩的小人,你今天的表现就是个这样的人。

孔子严厉批评弟子,《论语》载有数例,但比例不高,孔子多是谆谆教诲。其实,严厉批评亦循循善诱之必要环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先进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是故恶夫佞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