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力演绎的,以运动呈现的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9

宇宙的规则

一花一世界,草芥纳须弥。宇宙从最微观的原子到最宏观的星系,在结构上表现出某种相似性。因为它们的构成,实际上遵循同样的规则。

基本粒子,至少像电子和夸克之类现存最微观的粒子,其实是由高能量的光子通过我们不知道详细过程的相互作用转变而来。如果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宇宙归根结底就是由光子构成的。这种观点看起来荒谬绝伦,但细思之后会发现这不过是一种基本事实。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结构基础的一致性,成为宇宙可以统一而且事实上也的确统一起来的唯一理由。

γ-光子正碰形成正负电子,至少在物理学家眼中这属于不争的事实,虽然他们不太可能真正看到光子正碰的产物,仅仅依靠磁场的作用和感光以及基于质能方程的计算得出这个可能未必那么确切无疑的结论。但这毕竟是我们对物质定义最基本的实验来源,所以,我们同样认定物质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产生的。

我们同样认定,光子在正碰之后,构成光子的时变的电场和耦联的同样时变的磁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光子中电磁场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我们不知道改变的具体过程,但结局是电子具备了相对固定的空间,同时能量在相互作用中的损耗导致电子运动速度降低。夸克的产生于电子类似,不过需要能量更大的光子。


物质真正的结构实际上是从质子和中子开始的,这两种粒子和电子在物质性方面的差别,在于空间更加固定,因为他们的运动表现在一个更稳定的位置上的振动。而这种空间属性的获得,显然在于更基本层面的夸克的循环运动或者近似循环运动。

循环无疑是空间结构的根本原因。在循环中,无限的运动通过运动轨迹的闭合,铸造了一个有限的空间。换句话说,循环让无限和有限统一起来。

夸克的运动在夸克之间电场或者磁场的引力作用下,夸克和电子运动相似的低于光速的运动在无限中形成闭环。于是,夸克在运动中成就了质子和中子属于物质层面的空间属性。因此我们说,物质的物质性,其实就是相对固定的空间。


原子作为物质最小的功能或者属性单元,构成方式和夸克构成质子非常类似。那就是电子在构成质子一样的电磁力的作用下,无限的近似线性运动形成了近似的闭环。这种闭环直接决定了原子的空间属性。

原子的各向同性或者说近似的各向同性,首先根源自质子近似的各向同性,而质子的各向同性则来自构成质子的运动的夸克在数量上是三个而不是两个,两个更可能形成平面但三个一定会类似球体。

原子的各向同性其次来源于电子的运动方式。电子的运动遵循测不准原理,这种量子力学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尽管我们认为存在更深刻的根源,但它在事实上构建了原子近似的各向同性。可以想象,如果电子的轨道运动完全和地球绕太阳转动一样,则原子在结构上就会和太阳系相似,成为一个近似的圆盘。显然物质在结构上就不太可能是均匀的而更可能形成串珠样的宏观形态。

电子处于原子核提供的核场中,只能在等势面内匀速运动,电子运动方向的时刻改变,更可能由于构成核场主要成分的电场和磁场的时刻改变,或者说来源于夸克主要成分的电场和磁场的改变。电场的改变倾向于改变电子的势能,磁场的改变则倾向于改变电子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的结构就更加一目了然了,在更宏观的领域,足够被我们清晰明确的感知到。比如原子通过电荷属性的吸引力构成分子,因为无论离子键、共价键还是配位键,本质上是一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再比如分子通过相互之间同样基于力的规则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构成物质。


物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显然唯一的取决于分子的稳定性,而稳定的直接涵义,指的仅仅是分子的由原子振动赋予的固有运动,如果这种运动被改变,物质的空间形态必然发生改变。分子被原子决定的的空间结构同样如此,一旦原子的运动发生改变,达到一定的边界,便可能完全瓦解分子的空间结构。

除了不稳定原子的衰变,改变基本粒子运动的唯一来源在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光子携带的表现为电磁相互作用的能量。也可以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只能被能量改变,不管是物质作用中物质动能转变而来还是光子传输而来。在没有外在能量的影响下,物质的空间形态不会改变。这同时是宇宙间能量最低原理的直接根源。

至于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属性,在物质层面来源于分子间结合力的强度,在分子层面受限于原子间化学键的稳定性,而后者则依赖于原子外层电子的活性。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之间的千差万别,正是由这些基本层面的差异积累起来的。


宇宙的支配者无疑非引力莫属。但是我们不知道引力的本质是什么,引力虽然在广义相对论里被描述为与事实更为一致的引力场,但这种场明显与我们可以轻易体验的电场和磁场并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表现在三种场方向性相差迥异。引力场和束缚原子核的夸克运动引起的核场一样,总是呈现为吸引且各向同性,而电场一定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磁场则永远是闭合的。场的物质性和物质的物质性差别也在于此,即场只存在于力线方向上,除了各向同性的引力场和核场,并不是均匀而绵延的。

如果我们认为物质的宏观属性只能来源于微观特征,则我们可以合乎逻辑的认定,引力场不过是夸克相互作用的远距表现。

我们从物质基本层面的属性差异可以推定,宇宙星系之间的属性,同样是由更基本的星系的结构决定的。比如太阳系的圆盘结构,在构成更大的星系时,必定不会表现出和近似球形结构那样的各向同性。如果是所有恒星自身体系的结构形式和太阳系类似,则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将和物质由类似各向同性原子或分子构建物质的方式截然不同。

万有引力理论和引力场场理论在看待引力的方式上其实是等效的,差别仅仅在于两者采用了不同数学描述形式。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在对观察的星系进行基于计算的描述时,显然同物理学习惯采用的方式一样,因为恒星系主要的质量来源于恒星,于是把某个恒星系处理成忽略掉恒星的质点。由于我们熟知的物质结构和星系的结构并不一致,所以,在真正验证恒星系的空间结构不会影响恒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这样的描述方式不太可能符合宇宙的真实相貌。因为微小的差异一旦存在,在数目巨大的恒星的累积效应下,我们所忽略的某些事物,便会成为宇宙真实结构与我们所理解的宇宙结构差异巨大的主要因素。


不难看出,在原子到宇宙的结构中,力扮演者一个无法忽视的重要角色。

在原子核中,三个夸克通过相互之间的电荷力以相对循环的方式构成了原子核的三维空间结构,显然三个而不是两个夸克的存在,是宇宙之所以呈现三维空间结构的基础,如果同时考虑光子形态的时间依从性,三维便顺理成章的变成四维,于是,宇宙即使是四维的空间结构,也必然是由夸克组成原子核的方式决定的。

在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的在同样的电荷力的作用下旋转,而且电子在核周随机分布,我们认为。这种随机性实际上决定于不完全对称的三个夸克相互作用力在空间上的随机分布,这种随机性显然导致了电子分布的近似各向同性,是原子四维空间结构的基础。

物体的四维空间结构无疑唯一的来源于原子的四维空间结构。

宇宙在大尺度上则决定于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行星绕恒星的旋转,以及恒星绕恒星系的旋转,和夸克之间的旋转以及电子绕核的旋转一样,将无限的线性运动改变成以循环方式存在的闭合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空间属性。

可见,在力的作用下的以循环方式存在的闭合结构,将无限与有限统一起来,是宇宙空间属性的真正根源。

这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起磁场中磁力线的闭合形式,让我们有理由认为,磁场的空间属性,可能是宇宙空间属性的唯一来源。或者说,宇宙的空间属性是依据磁场的空间特征来实现的。


不过我们真正理解了力吗?

物理学常常把力和场统一起来甚至等同起来,将力归结为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是对于场的真正本质,我们未必完全洞悉。因为场与我们眼中的具体物质,无论是空间属性还是相互作用属性,都相差甚巨。

场仅仅存在于力线的方向上,因此其空间属性是被力线的特征规定的,仅仅存在于空间的某个方向,是一种矢量性质的空间。同时,这种空间是不固定的,在力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同种力作用下的可压缩性或者说弹性,以及异种力作用下的相互趋近或者融合性。场的可压缩性和可融合性,于是决定了物质的空间属性也具有可压缩性和可融合性。因此物质的空间属性不可避免的同样表现出矢量属性。同样的道理,宇宙的空间属性由于引力总是吸引的,便呈现出唯一的矢量性质的融合性。

至于力或者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现有的物理学理论框架下,其实很难有一种确切的解释。但是如果我们认定宇宙归根结底来源于光子的相互作用,则力的本质显然唯一的来源于光子中的电磁场,于是,力的本质就是电磁本质。

我们人为划分的核力、电磁力、弱力以及万有引力,于是不过是夸克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分力或者不同表现形式。


宇宙在各个层级表现出来的空间相对稳定性,说明各种力的强度与外围单元的运动速度是匹配的,也就是说,力的大小刚好用来改变外围单元的运动方向,至少不产生大的对外围单元额外做功的能力,否则,外围单元要么原理中心单元要么靠近中心单元,从而破坏循环运动保持的空间结构。

于是稳定空间的获得,便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为外围和中心之间吸引力的大小,其二为外围单元的运动速度。吸引力的减小以及运动速度的增大都将导致膨胀效应,而吸引力增大以及运动速度减小必然引起空间塌缩。

运动速度的改变不太可能来自于自身而更可能基于与体系外的物质的相互作用,吸引力的大小则看起来不那么容易改变。所以,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其实很难轻易瓦解。

至少在物质属性稳定的条件下,核力、电磁力以及引力,均存在一个难以突破的边界。核力无法让原子核进一步塌陷,核与电子之间的吸引力不足以令原子塌陷,在外围电子屏障的相互作用下,核力更不可能令分子塌陷。

至于万有引力,尽管随着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到维持原子结构的电磁力的程度时自身沦为电磁力,增大为核力程度时自身沦为核力,增大为夸克力时自身沦为夸克力。在真正认知的夸克及其间相互作用力的本质前,我们无法确定这种可以不断自身突破的力的边界。认为引力可以无限突破的想法仅仅来源于数理逻辑推演,我们认为必定存在一个事实限定的边界,因此引力导致的无限塌缩,最终归结于奇点的推论,是不合时宜的。


所以,宇宙的唯一规则就是运动和力,本质上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纠缠。

无论动能还是势能,归根结底来源于光。而光不过是电荷属性粒子电势能变量的传递形式。因此我们认为,宇宙在产生方式和空间的自身循环中保持稳定,不存在一个基于某点的大爆炸,大爆炸即使存在,只能是此起彼伏,而很难归结于一点。

所谓超新星的爆发,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