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对时间观念的重要呢?

如题所述

大部分家长从孩子早上起床睁眼的时候就开始变身成为“催促达人”,快点起床、起来了赶快穿衣服、赶紧穿了衣服去洗脸、洗了脸 赶快刷牙、刷牙洗脸后赶紧吃饭、快点吧水喝了、快点穿鞋子,出上学要来不及了。从睁眼到正式出门孩子的耳边要被无数个“快点”环绕。

日复一日,每天都会在不同的家庭里上演一场“催促大戏”,“快点”“赶紧”“来不及了”变成孩子们的“紧箍咒”。



看过一篇关于小学生家长的育儿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平均每一个小学生每天被父母催促的次数大于20次,这当中父母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赶紧”“快点”。调查过后,家长看到调查结果后也是叫苦不迭。“我也不想催孩子,每次温柔的把孩子叫起来,我再去做早饭。等着他自己起来穿衣服、洗脸刷牙就过来吃饭了。可是每次我再去看他的时候,他才慢慢悠悠的刚起床。一看上学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就忍不住一直催促他。”相信大多数,为人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但是你这样做了过后作用大吗?见效了吗?

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家长就会说:有用的时候几乎寥寥无几,光是催促也不管用,还必须瞪大眼睛又吼又催才管用。

作为家长,这样的经历自然是不在少数。家长们不停地从早到晚的催促,明日复明日,长时间下来,父母和孩子“配合的越来越默契”,家长不催孩子不动,家长催孩子动,家长一吼孩子才听话。最终酿成的后果就是使孩子失去了对自己的自控能力,对父母形成过度依赖。



父母反复的催促为什么总是不见效,只能是最后不耐烦了变成吼叫孩子才能去做呢?

实不相瞒,小编小时候就是在父母的催促声的激励下长大的。父母性子都急而我属于那种比较磨蹭的人,总是感觉什么东西没装、什么东西落下了。但父母不这样,总是在不停地催促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在催,好不容易坚持起来洗脸了还在催。所以,我们们家的时间和标准的北京时间比永远是快二十分钟的,就算这样仍然每天还要被催着度过。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刚开始爸妈都是好声好气的最后就都演变成电闪雷鸣甚至到最后变成我在哭,我爸我妈男女混合双骂。

所以就导致了只要是我读书上课的日子,我们家总是像打仗一样。不过这样的催促,使我练就了一个本事,因为长时间的催促和吼叫,我可以通过爸妈的表情以及吼的声音大小来判断,我是不是真的要迟到了。




一定有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是现在自己已经变成在经历的家长,只要是孩子的时间记得清清楚楚,孩子根本不需要自己记着。父母就是自己的行走的人形闹钟,孩子只需要通过父母的一系列动作来判断自己时候否真的迟到了。

“快点”“赶紧”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这几个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要快点。长时间的这样催促孩子,孩子的自身的节奏反而会被打断,也无法形成一个在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样的事。但是会加剧孩子对周围家人的依赖性,这样并不利于养成孩子的自律性。

因此,建议家长朋友把“赶紧”“快点”从孩子的生活中摒除吧!

父母和孩子说“快点”“赶紧”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让孩子加快速度。但是往往适得其反,那么家长朋友们不妨换一种提醒孩子的方式,比如:现在的准确时间是多少,你要做的事情是多少,你还有多少时间做你现在的事。

父母应该帮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的时间观念,当然这可能需要时间的积累。孩子们时间观念形成的状态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培养和树立时间观念的这一过程中,肯定会比较难但是家长一定要坚持,也要持续保持耐心。当父母真正学会用具体的时间告诉孩子时,而不是选择“快点”等一系列的词汇,孩子就会逐渐形成对时间的概念,也逐渐对时间也有了具体感知。



时长经常催促孩子,父母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相信孩子的表现,也不信任孩子。

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直接说了,催促还是这个样子不催怎么办。我要是不催,指定天天迟到。但作为家长必须明白的事情就是,不管是督促还是克制,它都像是弹簧,越压制越反弹。越催越慢,这样反复的催促导致孩子失去了责任感和自主意识责任感。

因此在此呼吁家长们,不要在继续催促你的孩子了,试着用具体时间告诉孩子来给孩子养成具体的时间观念。学着信任孩子,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越做越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可以帮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表让孩子严格执行有紧迫感,让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从生活习惯到训练
第2个回答  2020-12-27
第1点就是应该告诉孩子时间是什么,如果就很好的去利用时间,第2点应该培养孩子对时间有一个很好的这种概念,这样孩子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第3点就是应该让孩子合理的去对时间有兴趣,这样对孩子很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20-12-27
首先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让孩子多去关注时间。这样才能培养起时间观念。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