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求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1-01
美术课堂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美术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小学美术新课标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美术技法、技巧,把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不容忽视也不容回避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学生在绘画方面缺乏创造性。其实,创造性思维人人都有,只不过限度不同而已。普通的工人、学生甚至农民工都有可能迸发出一个个奇思妙想。一个个“小发明”、“小创造”都是他们一定水平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所以,创造性思维并非少数天才的专利。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使人脑活动的最高级水平。一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其大脑潜能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思维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的思维活动,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独创性的努力实践和探索活动。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对事物的感知、联想、理解等能力进行综合性、探索性、独创性的实践。因此,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就是一个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每个美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 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多少年来,师生关系常常被看做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给予”与“接受”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带微笑,语言生动、亲切,如此学生就会乐于上美术课,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也敢于用笔表现充满想象力的作品。经验告诉我: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是成功教学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启发性的口吻代替注入的说教,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力与想象力,诱导他们的才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能促使学生对未知的东西进行主动的尝试和探索。在美术课上我经常安排一些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创作欲望的环节,如展示一些精美的工艺品,制作材料和方法,改变以往的习惯和制作方法都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必须予以鼓励,千万不要“好心”告诉他:这是错误的!而应该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生活,分析事理,切不可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理,应站在小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感,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创作欲望。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才能不断增加学生的探索精神。三、 从注重模仿能力的训练向创造性思维转变在美术教学中有的教师比较重视学生模仿能力的训练,模仿的好,通常得到人的鼓励,而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却重视不够,这样无形中就抑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明白,“肖似”与“逼真”不是艺术美的真实。当然,模仿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须的。但模仿不应居为教学的终结,永远的模仿就意为停步不前。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想象,积极创造,充分发挥个性魅力,追求标新立异的风采,毕加索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家”就因为他从来没有模仿过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因而他的艺术生命始终是旺盛的、永恒的。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 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把书上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感性经验相结合,一是使学生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书上的理论知识,二是使学生明白“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这一真理。学生作品的创造性、艺术性的体现也取决于他对生活认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学生进行几何形的分解并组合创作前,应适当给予学生丰富的原形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加深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研究大自然的情感。 五、诱发学生的想象问题能让想象力起飞,智慧起舞。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去思考闷题,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去想象,从想象中迸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我在给学生上“会动的画”这一课时,开门见山地问学生:“你们谁会做手影,请上来表演一下。”好奇心驱使几个同学鼓起勇气上来试一试,这时我找开投影仪,学生的手在投影布幕上形成了各种图像,这些手影图像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我还没问他们这些是什么时,他们已经说出了是生活中的那些东西。当我让他们在下面每个人练习做手的动作,看看还能做出哪些时,他们早就跃跃欲试了。一时间,每个人都在摆弄、研究着自己的手,想象着和生活中哪些东西相似。很快,就有人说出“蛇头、马头、兔头、剪刀……”最后我要求他们每人画出3-5个外形象手的图形。短短十几分钟,就有几十个较好的图形作品被“创造”出来了。六、 因势利导、及时启发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学生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并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也就会喜欢创造,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教师的语言应尽量清楚、简洁、精炼,而留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老师要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变得更聪明,思维更开阔,更具有创造力,从而带动学生奔向未知的未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