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了!短保面包龙头,桃李面包,继续看好,潜力巨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最通俗易懂的深度个股分析,就看价值事务所

就vive个人而言,是十分喜欢桃李面包的,大学基本吃了五年(学医读五年哈),学校的超市、小卖部,货架上摆的,几乎就是桃李面包。


当时本以为桃李面包和辉山牛奶一样,都是东北特产,出了东北就没地吃了,哪想到,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超市、小卖部,包括公司的无人零售货架也都满是桃李面包。


于是,又吃上了....


后来回到重庆,经济条件变好了,就没有再吃过桃李面包,可这也不妨碍在重庆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踪影。


最开始,因为这支票还与Leo起过争论,因为Leo在深圳,没见过桃李,但也就在今年年初,Leo的媳妇儿在逛沃尔玛时,发现桃李了。


哈哈,其实上述的描述说明了一个问题。


首先,桃李的铺货已经很不错了,除了大本营东北,在一些重要城市都完成了铺货,十分受欢迎,可复制能力强;其次,桃李的业绩在未来好几年内,都能维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毕竟,模式跑通了,剩下的就是一个异地复制的问题。


就近期桃李面包发布的半年报来看,一如既往的稳、一如既往的优秀!


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7.39 亿,同比+7.08%,净利润 4.18 亿,同比+37.54%;单二季度实现营收入14.16 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润 2.23 亿,同比+22.33%。



当然啦,近期市场还是有不少人对桃李的半年报不满意的,原因就在于二季度营收停滞。


一季度业绩好,大家很容易理解,毕竟,疫情期间嘛,哪也不能去,火了卖面条的克明面业、卖咸菜的涪陵榨菜,自然能火一个桃李面包。


而二季度营收停滞,这才代表了公司真实的业绩,网上随便一搜,大量看空的文章...哎呀妈呀,这你要是信了,那可就惨了。


桃李之所以二季度营收停滞,主要原因是疫情基本控制了,大家当然还要出去吃点别的,谁没事天天啃面包;其次,大量高校的学生是没有开学的,桃李的消费群体,很大一部分来自高校;其三,这种食品包装的短保面包,还有一个重要的消费场景是长途旅行,比如在火车上或者 汽车 上吃的。


以上三点,三季度就会回归正常,《价值事务所》可以很负责的说,2020年年报,桃李依然可以双位数增长。


公司的现金流也十分好,大幅超过净利润,且年年如此,证明公司收到的都是真金白银,经营是真的优秀。



公司的业绩一直好,毛利也在不停涨,旗下总是能不断推出新品进行“升级”,如2018年推出爆款:脏脏包、紫米夹心面包、2019年推出蛋黄酥、小天使面包等。



如之前文章里所说,桃李是一家把供应链的灵活性利用到一个新高度的公司。


我们之前买面包,要么是买面包房当天现做的,要么去超市买保质期一个半月以上的,得在新鲜程度和方便性之间做一个取舍。但桃李面包却把保质期7天的面包,规模化地投入了流通渠道。


为了实现这件事,桃李采用的就是“中央工厂+批发”模式,把产能铺到全国各地17个区域,几乎每二三百公里就有一个桃李面包的厂。每天4点半生产完出货,6点半当天的面包就会出现在货架上。


公司强大的供应链管理管控能力,是其他公司怎么学都学不来的,比如,桃李的存货周转率明显高于达利,几乎为达利的三倍。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稳定又飞速增长的业绩,以至于公司不停的扩产能,2019年,公司发的可转债, 就是为了在江苏、四川桃李、青岛、浙江建生产基地。



目前,公司的业务模式已经完全跑通,截止半年报,公司的收入全国还是不太均匀,东北一家独大,这也侧面证实了,公司的可发展空间还十分大,现在,公司只用在自己可控范围内,到处开中央工厂就行。



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吴志刚和盛雅莉为夫妻,桃李也是他两一手创立,不过,目前看来,二代接班人应该是二儿子吴学群,为了公司的良性发展,桃李分别在在 2017 年 3 月、2018 年 3 月、2019 年 3 月、2020 年 4 月推出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分别覆盖 108、109、127、127 位员工,实现了员工的长期利益绑定。




桃李面包是国内短保面包龙头,全国化布局稳健推进,规模效已经逐步显现。


我们认为,短保面包是高景气度赛道,从不同国家人均消费量对比来看,未来空间较大。目前桃李作为面包龙头,市占率不过11%,未来随着行业增长、市占率提升、不断推出新品(聚焦于少而精,不追求品种多)、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强。

温馨提示:《慢慢变富》专栏不是更新30篇就完结了,每周六更新,持续进行中。最新一期已经于8月29日上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