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是如何成为一代明君的?

如题所述

曹叡是曹魏政权的第二位皇帝,历史上称魏明帝,是曹丕与文昭甄皇后所生的儿子,围绕着曹叡的身上,存在着众多的疑点,有说曹叡不是曹丕儿子而是袁熙儿子的,这大可一笑了知,你只需要相信曹丕不会蠢到立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为皇帝就行,还有关于曹叡的母亲甄氏是如何死的疑问,不过这不在今天文章的讨论范围,但这些疑问都不防碍曹叡成为曹魏政权的一代明主。

一、曹叡的身世

怀疑曹叡的身世无非就是:因为曹丕纳甄氏为妾与曹叡的出生年是同一年,也就是建安八年,公元204年,那一年曹军攻破了袁氏的大本营邺城,俘虏了袁氏的家眷,也就是在同一年,曹叡出生了,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军攻破邺城是在公元204年4月,如果曹叡也是204年出生的话,那时间还真是有点紧张,正常情况下从怀胎到出生是九个多月时间,除非曹叡是早产,否则曹叡在204年出生就不太可能了。

《三国志武帝纪》: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战,击,大破之,谭、尚夜遁。夏四月,进军邺。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

曹丕与甄氏

不过大可不必怀疑曹丕的智商,古人的智商不会比你我低,曹丕不会让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继承曹家的皇帝之位,他又不是没有别的儿子,不过因为甄氏的关系,曹丕不喜欢曹叡倒是真的,最明显的反应就是迟迟不立太子,曹丕直到临死的前一天,才正式立曹叡为太子,第二天就去世了,这个时间曹丕可是卡得真够紧的,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曹丕有意让另一个儿子曹礼做继承人,但最终没有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

1是曹叡是长子。

2是曹叡是贤子。

既长又贤,曹丕不立曹叡才是天理难容,长就是年长,曹丕40岁去世的时候,曹叡已经22岁了,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成年人了,已经是完全的自我处事能力,同时曹叡也是曹丕最贤能的儿子,从日后曹叡处事方式、对事件的独特看法及诏书中的文采来看,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曹叡颇有隐忍之心,曹叡甚至为了能当上皇帝,能够容忍并侍奉害死他母亲甄氏的现养母郭皇后,以及放弃对父亲曹丕的仇恨,换取曹丕及郭皇后对自己继承帝位的支持,这厚黑之术和司马懿有得一拼。

曹叡生母:甄氏

二、曹叡即位之后的魏国的环境

曹叡即位为皇帝这一年是公元226年,刚刚即位为皇帝的三个月后,东吴孙权便趁着曹魏主少国疑之际,发动了对江夏郡的进攻,曹叡以从未有过政治经验的年轻皇帝眼光判断,江夏太守文聘能够挡住东吴,无需派出援军,事情果然如曹叡所意料的那样,就这样,22岁的曹叡对于皇帝的位置立即就进入了角色,并且完全撇开他父亲留下的四大辅佐重臣(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而自己独立自主地做决策,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要知道曹丕在位时,并没有加封曹叡为太子,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培养曹叡的治国能力,能够在纷杂的国事中根据自己的判断迅速作出决策是一个英明皇帝所具有的基本能力,曹叡显然做到了。

从东吴发对曹魏发动的攻势来看,曹魏在曹叡时代面临着很大的外部威胁,并没有比曹丕时代好,曹丕在位六年,也只不过解决了内部徐州割据军阀臧霸的问题,对于外部的威胁曹丕是一个也没有解决,到曹叡即位之时,外部威胁显得更加紧迫,来自外部的威胁有:

1、南方的孙权政权

2、西南的蜀汉政权

3、西北的鲜卑势力

4、东北的公孙氏政权

魏明帝 曹叡

尤其是诸葛亮从228年开始北伐以来,更是曹魏政权的恶梦,而且是同一时间发动对曹魏的袭击,这是曹魏建国以来面临最严重的外部威胁,不亚于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时曹魏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不同的是当年可是老谋深算的魏武曹操在世,而曹叡作为一个刚刚即位的年轻皇帝,处理一个庞大曹魏帝国的种种军事及政治问题时,如果一失算则成千古恨,一个处理不好,导致曹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都有可能,所以才显得曹叡更有政治能力。

除了外部威胁,曹叡同时还解决了政权内部的威胁,比如西平郡麴英的叛乱,新城郡孟达的叛乱。

三、曹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蜀汉政权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曹叡采取的是:攻其必救之策。

诸葛亮于公元228年发动的第一次北伐,曹魏方面的总策划人其实就是魏明帝曹叡本人,一得到消息,曹叡迅速作出反应,令曹真出兵关右,把守进入长安的要道,阻止蜀军赵云部,身为皇帝的曹叡立即进驻长安指挥作战,同时立即从襄樊军区派出右将军张郃率领5万大军攻向街亭,街亭是进入陇右的战略要地,曹叡明显看出了诸葛亮想要夺取陇右的战略目的,才派出张郃强攻街亭,夺取了街亭,就能进入陇右,同时向南又能切断诸葛亮的退路,这是攻其必救之策,诸葛亮不得不救援街亭,哪知道马谡这么快就丢了街亭,只能迫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功尽弃,这就是曹叡策划的能力。

诸葛亮北伐

对于诸葛亮后来的数次北伐,曹叡采取的政策是:尽量避而不战,以消耗战挫败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后面四次北伐都失去突然性,曹魏已经加强防守,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很辛苦很艰难,再加上道路运输不便、粮食供应不顺畅,诸葛亮的北伐有很多劣势,历史上总把阻击诸葛亮的功劳算在司马懿头上,其实曹叡才是那个幕后主使者,在与司马懿千里请战而不战的配合下,曹叡显得如此默契,以及他对第一次阻止诸葛亮北伐亲自上二线来看,作为皇帝的曹叡都是那个幕后策划者。

对付南方的东吴孙权政权,曹叡采取的是:密切关注、酌情而定。

孙权政权北伐的能力和意思其实是有限的,主要是东吴军队善于水战,不善陆战,曹叡一眼就看出东吴的软肋,虽然石亭之战曹休惨败,那不过是曹休骄傲自大,不听劝告,曹叡当时正坐镇长安无法顾及,才导致曹休大败,损失过万。从这一次之后,东吴对曹魏的北伐,再也没有胜利过,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期间,曹叡也曾亲自到合肥前线对抗孙权,并准确判断出司马懿能够挡住诸葛亮,这些基于前线战况的判断,就是曹叡对东吴进犯的密切关注和酌情而定,从来没有惊慌失措的感觉,每一次判断都比较准确。

比如曹叡拒绝了满宠放弃合肥新城,诱敌入寿春的建议,牢牢控制了兵家必争之地的合肥新城,阻挡了吴军,比如孙权想联合高句丽共同进攻曹魏,曹叡立即派出幽州刺史毋丘准备联全公孙渊一起击破高句丽,此时公孙渊也趁机反叛,则引发了曹叡派司马懿对辽东的攻击,彻底解决辽东问题。

孙权

对于西北的鲜卑政权,曹叡采取的是:强力打击、威慑为辅。

公元233年,因为并州刺史毕轨的错误行为,导致了鲜卑首领步度根与轲比能联合起来反叛曹魏,曹叡迅速派出骁骑将军秦郎率领精锐骑兵平定鲜卑人的叛乱,并接受愿意投降的鲜卑部落,并在两年之后,指使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刺杀了轲比能,导致鲜卑人再次陷入内乱,彻底地解决于西北边境的鲜卑问题。

对于东北的公孙氏政权,曹叡采取的是:适时安抚,解决其他隐患后,再迅速平定。

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对于曹魏一直是若离若弃,对于曹魏的命令也是阴奉阳违,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曹叡对辽东的政策是安抚为主,比如公孙渊谋杀了亲叔叔篡位辽东,曹叡不予追究,反而封公孙渊为辽东太守,因为要避免两线作战,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失去了北进能力,蜀汉的威胁自然消失了,曹叡才腾出手来命令司马懿平定了辽东,彻底解决了自曹操时代以来,一直困扰曹魏政权的辽东问题。

对于内部的叛乱,曹叡采取的是:快刀斩乱麻,迅速平定。

西平郡麴英的叛乱,曹叡迅速派出将军郝邵、鹿磐率兵平叛,新城郡孟达的叛乱,虽然是司马懿未经通告直接私自调兵处理了孟达,但从曹叡事后丝毫不计较司马懿先斩后奏之罪就能看出,曹叡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

曹叡

四、魏明帝曹叡的功绩

曹叡一朝除了吴、蜀两个政权之外,所有内部和外部的威胁全部被解决,曹叡的这一功绩超过了他的父亲曹丕,让曹魏政权具备统一天下的优势,也是日后司马代晋之后能够统一天下的基础,没有其他外部威胁,曹魏就能腾出手来专门对付吴、蜀两个政权,日后司马昭之所以敢南征蜀汉,也就是因为没有了外部威胁,而这一切算是曹叡这个年轻皇帝的功劳。

在用人方面,曹叡罢免华而不实之人,杜绝虚浮之风,显示务实的心态,很多没有实际才能的官员都被曹叡弃而不用,比如后来曹爽的心腹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人,这些人实际才能没有,好高骛远,在曹叡时代都得不到重用,而被曹爽当成宝贝心腹,被司马懿算计都不明白怎么死的。在选人方面,曹叡加入了良才需要通晓儒家经典这一先决条件,实际上是提高人才的门槛。

自曹丕开启九品中正制后,世家大族与皇族共享权力的格局已经不可改变,曹叡时代,同样如此,身为雏儿皇帝的曹叡,手段可不雏儿,曹丕不是留下了四大辅臣吗,曹叡采取的权力格局就是以曹氏远亲为主,以各自代表的世家大族互相制衡,比如曹休与曹真两人,是曹叡时代的手握兵权的主要将领,曹休镇守东部边境,防守东吴,曹真镇守西部边境,防守蜀汉,而中间的襄樊、宛城地区则是司马懿防守。曹叡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职务变动,比如将太尉钟繇改任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改任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改任大将军,华歆改任太尉,司空王朗改任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改任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改任骠骑大将军。

曹叡托孤司马懿

曹魏政治权力中处理日常政务的是掌握在中书监手中的,包括中书监、侍中、尚书令、仆射等官职,这些是执掌机要秘书的官职,位低而权重,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通过这些官员下达命令,三公如果不掌管机要,是没有执政权力的,别看曹叡给这些资深高官晋升,实际上除了掌握兵权的曹真、曹休、司马懿之外,都没有多大权力,曹叡刚牢牢控制着最高权力。

总结

有功就有过,曹叡也不例外,秦始皇还有不立太子,导致赵高乱政的事呢,而曹叡犯的毛病主要是托孤人选的错误问题,曹叡原本是想以四位曹氏及夏侯氏宗亲为托孤大臣的,却因为听从了孙资、刘放两位侍中的话,选择了曹爽与司马懿托孤,先不说四位托孤大臣有什么问题,就说曹爽和司马懿两人托孤就完全不合适,托孤必须得选两个资历与能力相当的人,才能相互制衡,保持权力平衡,可是曹爽资历太浅,能力有限,而司马懿老奸巨滑,精明能干,这就相当于把让两个能力相差巨大的来配合,造成了日后的高平陵政变。

除了这个错误之外,曹叡不失为一代明君,唯一可惜的就是命活得太短了一点,只活了36岁,如果曹叡多活几年,也不至于弄得司马懿抢了曹家的江山,曹叡在世时,司马懿可是被管理得服服贴贴的,丝毫不敢有半分的谋逆之心,但是曹叡一死,曹魏江山最后的顶梁柱坍塌,从此主少国疑,10年后,司马懿控制了曹魏权力,27年后曹魏江山被司马炎篡位,这个因果就是曹叡种下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