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为什么要控制油、盐的摄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1

1.控制油的摄取

食用油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脂肪酸的来源,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我们不必谈“油”色变,但是食用油一定要讲究“量”。研究表明,长年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会加大胆汁和胰液的分泌,诱发胆囊炎和胰腺炎,还极易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黏附、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甚至形成血栓。大量研究证实,膳食中脂肪占总热量比例大于30%时,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及癌症的几率都会成倍增加。有些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也与吃油过多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近年来由于脂肪超标引发的慢性病正在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中外专家都认为,人们日常食用的菜籽油、茶油、麻油、豆油和花生油,主要成分都是脂肪,且脂肪含量在90%以上。在所有的食品中,油脂单位热量最高,100克植物油热量高达899千卡(约3758千焦),比同量猪肉的热量要高出2倍。

如果每人每天多吃一汤匙(15克)油,一个月后体重就可能增加700~800克,一年就会增加体重近10千克。而“一肥百病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富贵病发病率就会随之上升。长此以往,肥胖就会成为整个民族的问题,并对10年、20年、30年后的全民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国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取的油不宜超过25克,差不多两勺的量。如果拿不准,可以选择带有刻度的油壶,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用油过量。另外,购买大包装食用油,也会间接导致吃油过量,因为大桶装的油容易一下子倒出太多。在食用油的选择上,一定要看颜色和保质期,颜色越浅说明精炼程度越高,油越纯正,所含对人体有害的杂质也少;而购买日期离生产日期越近越好。

2.摄取适量的盐

盐乃“百味之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人体内氯和钠的主要来源。如果人体缺少了盐,则心脏不能正常跳动,肌肉可能抽筋,也可以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时出汗较多,盐分随汗水排出也相应增多,就要适当地加以补充。然而,若长期摄入过量食盐,则同样容易影响健康,诱发疾病。

食盐过量会伤骨,饮食中钠盐过多,在肾小管吸收方面,过多的钠离子与钙离子相竞争,使钙的排泄增加,刺激甲状旁腺分泌较多的甲状旁腺素,因此激活“破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促使骨盐溶解,破坏了骨质代谢的动态平衡,因而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甚至骨折。

食盐过量易患感冒,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氯化钠浓度过高时,钠离子可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使细胞免疫能力降低,同时由于口腔内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这样病原体易于侵入呼吸道。同时,由于血中氯化钠浓度增高,也可使体内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合成减少。

食盐过量可以引起胃炎,食入过量的高盐食物后,因食盐的渗透压高,对胃黏膜会造成直接损害。动物实验表明,当喂给大白鼠高浓度的食盐水后,其胃黏膜发生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和坏死,使胃黏膜易受损而发生胃炎或胃溃疡。

食盐过量会加重糖尿病,实验发现,食物中的钠含量与淀粉的消化、呼吸速度和血糖反应有着直接的关系。食盐可以通过刺激淀粉酶的活性而加速淀粉的消化,或加速小肠对淀粉被消化后生成的葡萄糖的吸收,以致进食含盐食物者的血糖浓度高于进食不含盐食物者。因而限制食盐摄入量,应作为防治糖尿病的一种辅助措施。

食盐过量易诱发支气管哮喘,实验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摄入食盐量增加后,对组织胺的反应性增加,易于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或使病情加重。

除上危害外,食盐过量还可以使人罹患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患有肾炎、肝硬化的人,也会因食盐过量而加重水肿或出现腹水。

要既补充身体需要又吃得健康,有专家建议我国成人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6~9克左右,其实这个数字已经在照顾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

对于孩子来说,从婴幼儿起就该培养孩子饮食清淡的习惯,不要在孩子的饮食中放入太多盐,以免埋下健康隐患。知识点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