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战略管理理论是波特的产业组织理论,随着核心能力理论的快速发展,核心能力的一些局限性也浮现了出来。但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有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个包袱。能力理论遇到前所未有的自身发展障碍,不能解释动态市场上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以及为什么某些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Teece等人最初提出了改变能力的能力即动态能力的概念,并把动态能力定义为公司整合、构建、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但动态能力理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认为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通过利用资源的吸收与整合以及通过学习、知识管理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获得新知识和能力,并逐步整合和改进现有的能力和提高效率,使企业在动态、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认识和解释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从历史上看,人们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解释经历了一个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往返过程, 其中尤以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和资源观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RBV) 为主要代表。基于“S-C-P”范式的产业组织学派竞争优势理论认为,战略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恰当的产业定位,使得企业可以提升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砍价能力,同时通过构建进入壁垒,阻止现有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对其优势地位的侵蚀。而资源观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在于其所拥有的特异性资源和能力,企业通过采取与之相应的价值创造战略获得竞争优势。这两种基本范式的差异主要在于产业组织理论学派以市场定位为基本假设前提,而资源观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独特资源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20 世纪90 年代,在资源观基本理论框架内,核心能力理论流派逐步兴起。普拉哈拉德(C. K.Praharad) 和哈梅尔(G. Hamel) 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具有适用性、价值性、难模仿性,能够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尽管资源观理论(包括核心能力理论) 在战略管理研究中广泛运用,但是也遭到一些学者的有力批评, 而对该理论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因为动态环境下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模式已经从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转向持续地获取一系列暂时竞争优势。在超竞争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凭借产业定位者资源实力所积累的竞争优势会被快速的技术创新所侵蚀, 因此,企业必须迅速响应外部需求,及时调整内部资源配置。在此背景下,基于资源观基础,同时又作为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动态能力理论逐步形成并获得了快速发展。本文旨在对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作出评价。
动态能力理论的特征
动态能力具有开拓性。动态能力理论源自于资源基础论,且吸收了核心能力理论的许多观点,因而在特征上与核心能力有相似之处。但动态能力是改变企业能力的能力,并在创新上具有开拓性动力。创新的动力可能是再生性的或开拓性的,因为倾向于以具有强烈路径依赖的经验性为基础的再生性动力并不能改变能力中的惯性。企业动态能力不仅关注企业特有的组织惯例,其焦点更是放在克服能力惯性的创新和开拓性能力上。在动态环境中,动态能力崇尚建立开拓性学习能力。开拓性学习能力是为了在长期内向企业提供新的战略观念而进行的侧重于变革的学习。因此,为了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需要的是能够进行创造性毁灭的能力。动态能力具有开放性。建立在开拓性动力之上的动态能力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了内部知识与吸收性知识的产物。因为吸收性知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与能力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所以动态能力理论强调建立从外部途径吸纳知识的特殊能力。这与强调企业能力内部化积累的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论有很大的不同。动态能力由于其开放性而显现出灵活性,从而减少了能力中的刚性之不足。
动态能力具有复杂性和难以复制性。在动态环境下的动态能力具有复杂性,因为动态能力建立在企业的流程基础上的,而其流程具有复杂性。同时,企业流程的紧密联系性导致组织能力系统在不同层次都表现出一致性,如果改变企业内某些部分流程,就必然会引起其它部分流程的相应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动态能力的复制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企业动态能力存在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其形成是由企业的资产地位和发展路径决定的。Teece 等人(1997)认为企业内外部能力包括组织技能、资源和能力,动态能力置于其管理和组织过程之中,并且构建了动态能力的过程、位置和路径分析框架。动态能力理论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前沿,当前的重点集中于上述的分析框架之上的。动态能力的形成主要是由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个因素决定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通过组织设计,建立有中层经理领导的组织,可以促进企业业务多样化的动态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来促进动态能力的形成,并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从几个方面着手:选人要重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职位描述概念要详细具体;以培训来扩展员工现有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以及激励成功,宽容失败。
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也是动态能力的演变过程。为了回答成功企业是如何发展出优越的资源和知识,而企业又如何建构动态能力长期保持这种优越性的问题,把产品作为能力观的框架中的一个变量,其产品发展由企业的知识系统和学习系统支撑的,并增强企业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同时从企业知识对动态能力的作用角度看,企业改变能力的过程就是企业追寻新知识的过程。
获取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
动态能力的获得意味着企业拥有新的有关资源使用知识、新的组合资源的方式,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激发潜在于企业原有资源中的服务,企业可以获得外部企业拥有的资源服务,企业将获得新的资源协调整合配置的方式。下面我们提出一个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见图1:企业获取动态能力与市场机会)。
图1显示,企业在成长中开始形成或拥有一系列的资源与能力,而这些资源与能力(如组织资本与技术能力)是在特定的市场机会开发中形成的。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它们的价值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企业对这些资源和能力进行更新,以形成新的动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推动企业成长。我们认为,获得动态能力可以从企业的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去思考。在内部,可以实行资源重组与学习;在外部,可以通过企业网络学习、整合资源来获得新的资源和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