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海禁乾隆时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3
在清初的乾隆年间,1757年,一道圣旨宣布了“一口通商”政策,即除了广州,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被严格限制。这一政策标志着清朝全面实行了闭关锁国。乾隆的这一决策被后世视为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其背后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郑成功等势力坚持反清,清朝为防范郑氏力量,自立国之初就实行了海禁政策,主要目的是隔离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以防新的反清势力聚集海上。

1655年,清政府禁止官民私自出海贸易,严惩任何与外国接触的行为,特别是与郑成功的联系。收复台湾后,清廷通过迁界令和严厉的贸易限制,进一步切断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联系。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开始,尤其是英国商人渴望进入中国市场,而清朝在沿海港口的洋商活动日益增多,引发了政府的警惕。乾隆年间,荷兰殖民者在南洋的暴行和英国商人频繁活动,促使乾隆在1757年南巡后,果断地发布了全面封锁的圣旨,仅允许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并规定洋商必须通过“广州十三行”进行交易,以防范洋人并保持中外隔离。

然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洪任辉事件进一步推动了乾隆的锁国决心。洪任辉带领商船试图绕过广州到宁波贸易,乾隆对此采取了提高关税和关闭口岸的措施,但英国公司并未放弃。洪任辉的冒险行为最终导致他被驱逐出境,其事件也反映了清朝对外商的严格控制。在随后的百年间,欧洲国家多次尝试与中国接触,请求开放市场,但清朝始终坚守闭关锁国的立场,直到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