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关于一个人的成长与未来的成就如何,在心理学研究中很重视原生家庭的作用。一个人出生之后的家庭环境——尤其是父亲和母亲的状况及两者的关系,对孩子的性格的影响十分巨大,自然也会影响到其后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也就会影响到其学术思想,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被后人称为圣人,而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作为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有一次读到孟母三迁的故事,我忽然想到孟子和孔子有个共同点就是幼年丧父,是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而两位后来又都称为儒家学派的大思想家。这是不是暗示了什么规律呢?于是一查资料,发现已经有心理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朱建军在《大儒常无父》这篇文章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儒家最出色的圣贤大儒中,幼年丧父者似乎比例高。就从我这不怎么样的记忆中都能找到好几个例子,孔子三岁丧父,孟子两岁丧父,欧阳修四岁丧父,而范仲淹也是三岁丧父。这四个人中,孔子是儒家圣人,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亚圣,欧阳修、范仲淹也都是千古少有的儒家贤人,颇有代表性。他们都是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除范仲淹母亲改嫁外,其他人都是由寡母艰难带大。而岳飞、张载等儒家典范人物虽然不是幼年丧父,但也都是在十三岁左右的少年期丧父。 

        父亲的功能主要是起到建立规则的作用 。一个国家没有法律,一个单位没有制度,就无法运行。一个家庭的规则是一个人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基,外部的规则让一个人的内在也会有规则。在规则中,人才能有安全感和创造力。既然孩子的基因是来自父母双方,所以一个家庭中只有孩子和母亲是不健全的,孩子在自闭期和共生期内和母亲的关系更为密切,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自一岁后,父亲的功能开始凸显出来。

        孩子以前需要母亲的时候,母亲就来了,他会认为母亲是专属于自己的。父亲的出现,从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向孩子展示了家庭的格局,为孩子能够明白基本的生活规则奠定了基础。父亲上班回来后和母亲聊天、就某些事情交换意见,父亲将一些东西交给母亲,母亲拿出干净的衣服给父亲换上,家里来客人后父母给客人倒茶,等等,这些都让孩子明白:母亲是不能被我独占的,母亲是和父亲有特殊关系的。

        这样, 孩子逐渐明白了分享的规则 。每个人都是有很多角色的。母亲还是姥姥的孩子,是大姨的妹妹,是医院的医生,是我的表哥的小姨等等;爸爸不仅是我的爸爸,也是爷爷和奶奶的孩子,还是叔叔的哥哥,是堂哥的大伯,还是学校的老师等等。我是爸爸妈妈共同的孩子,我还是爷爷奶奶的孙子,是堂哥的弟弟等等。但是父亲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妈妈对我的爱,母亲的存在也不会影响父亲对我的爱。随着逐渐长大,分享的规则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不能随便大小便,要和别人共享环境。我要理解体谅别人有不同的想法,我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我也不用和别人一样,我可以拥有我独特的个性,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在没有父亲的家庭里,承担“建立规则”这个角色的缺失往往导致孩子更加向往规则,这就为孔子将来建立“规则”——一套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奠定了心理基础。可以推测出在孔子幼年成长的岁月中,他会经常幻想有个父亲,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呢?他一定是从母亲的描述中获得了父亲的形象,这种存在于理念中的父亲是完美的,不同于大多数孩子所拥有的那种会发火会斥责孩子甚至打孩子的那种有缺点的父亲。

        孔子还常常梦见周公,说明周公承担了孔子的精神层面的父亲角色,孔子把周公建立的规则当作神明一样奉行,因此孔子有超级强大的动力,从小就勤奋好学,立志要做一个博学多识的人。到了30岁左右,孔子成了鲁国最有学问的人,许多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读书。孔子弟子三千,贤七十二。

        孔子对弟子要求既严格,又宽厚,对弟子的行走、坐立、礼貌等等生活习惯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平时他和弟子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问题,师生之间很友好。可见,在对自己父亲的向往和幻想中以及对精神父亲周公的关于“礼”这个规则的学习中,孔子修炼出了接近完美的可以代表父亲形象的人格,所以在学生面前承担了完美父亲的这一角色。而这一角色的重要在于能够弥补学生的原生家庭中那个有缺陷的父亲角色。由此我还理解了为什么在高中之前一直喜欢文学的我在大学一年级读到《四书》时,忽然觉得这套书比所有的文学作品更好,这才是最值得学习的学问——因为自我出生之后到小学三年级之间,我的父亲因为工作一直转战于各大油田,在我们身边的时间也是很少。

        此外, 孩子的种种行为与父亲的关系非常之大 。男孩从父亲那里模仿学习男子汉的气概;女孩从父亲那里学习怎样跟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父亲对孩子成就感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影响。没有父亲的孩子成就感就要相对差的多。多项研究证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与父子关系有关。父子关系比较冷淡,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就比较低,在人际关系上有不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低,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不容易和别人相处。

        总之, 父亲建立规则以及母亲的镜子和容器功能在孩子的成长中是相当重要的 。从理论上说,父母一方或双方均缺失的家庭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母亲对孩子那种无限宠溺的爱就像鳄鱼的嘴,要吞噬孩子,而父亲就象支撑着鳄鱼的嘴的小棍,防止孩子被没有规则和智慧的爱吞噬。在特殊的没有父亲或母亲来执行功能的家庭中,这些功能是由别的重要他人来完成的。

        因此原生家庭不完美也没有关系,完美的家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中完美的父母也是不存在的,所以也没有必要把自身成长中的所有问题归结到原生家庭中,每个人都是可以带着创伤成长的,而且创伤能促进免疫能力的提升,从而能够成长地更好。进一步说,只要父母给了你生命,就足够了,其它的关于创造和绽放就是你自己的人生任务了,在这个意义上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在成年后,远离父母,把父母的问题留给他们自己,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自己解决,这是大自然的规则也是生命的规则,你只要去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成长、绽放、创造、传承下一个生命。 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可以从纪伯伦的这首作品中获得诸多启示。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相似回答